江溪中文 >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 > 第142章 新老交替

      第142章 新老交替

      宋忠和蔣瓛這兩大特務頭子被叫到了文華殿,也都是得到了旨意,要去監視秦王府了。

          這些事情他們也都算是得心應手,大明現在就藩的藩王有一個算一個,實際上王府里都是有朝廷的人,這些藩王們大多也都是心里有數。

          甚至不只是心里有數,有些時候就算是猜到了哪些人是朝廷的人,也不會多去處理。

          原因也非常的簡單,單純的就是為了證明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藩王也并不是傻子,更不敢覺得一個‘干干凈凈’的王府才是最安全的。

          只要那些監視他們的廠衛不去過多的干涉,大家都默契的遵守一定的規矩。

          在忙著這些事情之后,朱允熥召見戶部、工部、太仆寺負責人。

          看著嚴震直,朱允熥說道,“都說民以食為天,我看工部現在少了一些大匠。工部現在置總部、虞部、水部、屯田部四屬部,這還不夠。”

          朱允熥直接說道,“還有太仆寺,現在管著馬政。只是萬萬不可只是覺得養好御馬就行,我覺得這馬政和農事也能關系到一起。”

          其實大明朝沒有大司農,包括少府在內的九卿也都是被廢黜。有一些精簡,并不影響一系列的工作,有些事情歸于工部或者戶部就行,沒必要再單獨弄出來一個衙門。

          嚴震直就連忙認錯,“是臣等疏忽,還望殿下恕罪。”

          “恕罪的事情暫且不說,只是這兩年我也算是看了看各司衙門。”朱允熥有些不太滿意的說道,“照理來說,現如今這些衙門是夠了。你們再仔細想想,有如何教授百姓耕種、有如何育種養苗的衙門嗎?”

          朱允熥敲了敲桌子,說道,“《詩經》有載,周成王所設農官中的載師、閭師等都負有勸農之責。宋元之時尚且有地方官以勸農入銜,我大明更應該如此。”

          指了指郁新,再指一指嚴震直,朱允熥批評說道,“戶部負責農政及戶口事宜,工部下設的督水與屯田兩司分別負責水利灌溉與屯田事宜。各地州府衙門,也尚且有勸農。這是好,你們只勸百姓多開墾良田,如何高產、如何育種,你們能有什么法子?”

          郁新和嚴震直連忙跪下,這時候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因為按照他們的理解,很多的事情也都是‘墨守成規’,前人積累的經驗等等就足夠了。

          生產工具的更新或者改進,這些可能會有。就像此前提到的黃道婆一般,更多的還是靠自己的學習和改進,而朝廷這邊基本上都是不去管理、引導。

          這也算是科舉制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主要是文學,對具體的技術性知識并不重視。甚至可以說是大多數的統治階級,對農業生產都所知不多官吏來負責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