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年代文里的無賴婆婆一
徐老摳把手收回來,用襖袖口抹了一下鼻涕,嘴里嘟囔著:“哎,都說親如一家人了,我當你們是自己的孩子,連手都不給拉。”
婦聯男同志姓高,聽見了這話喝了一聲:“有話大聲說!別嘀咕!”
徐老摳就立馬站好,媚笑說講:“領導,我就反映閨女要回家改嫁的事兒,你們可要為我家妮兒做主。”
那位姓董的女同志忍著惡心,耐心的講:“徐老鄉反映的事兒,我們婦聯會幫助的。今日就這樣吧,我們先去下一家。”
望著那美麗又識字的婦聯主任的背影,徐老摳假意的講:“董主任,您在家吃口飯唄?都說一家親了。”
“不了,我們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高同志擋住他那惡心的目光,厲聲強調著。
等人走遠,徐老摳又躺回炕上,對里間的婆娘罵道:“死人啊?給老子燒炕去。”
徐老摳婆娘趕緊的掀了門簾走出來去燒火。她現在叫徐芬,以前叫死丫頭,是徐老摳的爹娘給兒子買的童養媳,無名無姓,如今解放了,她才有了自己的名子,跟丈夫姓徐。
…………
婦聯的高同志對年輕的董主任講:“主任,以后下鄉一定要有男同志陪同。這,這些鄉民幾乎都是文盲,話語低俗又無賴。”
董勝男點頭,對高同志表示感謝。
“不如我們去這李家看看,做一下方永華同志的思想工作,不能讓兒媳守活寡,這新時代是保護女性的。我們的婦女解放工作可要做在前頭。”
高同志聽后,也表示去李家。
李家的方永華就是方橙。
方永華以前叫方二嫚,娘家也窮的叮當響,無一分地,老爹老娘給地主家當過奴才,年輕時救了小主子恩典放了身契。
方老爹在地主家當奴才時,跟廚房的廚子學了做切邊火燒,還跟馬房趕車的學了熬鷹養狗。
放身回到老家溫山村后,那點積蓄買了三間草屋后買不了地了。于是買了幾升麥子,推磨磨面,盤了爐子,每日趕集做切邊火燒賣。
后攢了幾兩銀買了半畝地種菜賣。方老娘先生了三個閨女,又生兩兒子,最后又添了一小女。大兒承恩從小就瘦小,可又聰明,二兒子承嗣長的人高馬大,卻是個啞巴。
先頭生的三個閨女,樣貌個頭都是一等一的,后頭三子女不是長的丑,就是矮,還有一個殘疾。
方老爹自覺日子過的仔仔細細的,可養活這么多張嘴,也精窮。
解放前,方老頭老太太都沒了,四姐妹跟兩兄弟還都在。
兩兄弟都快三十歲了,都沒成家,守著三間草屋,五分地也賣了,半死不活的,經常找四個姐妹家接濟。
當年數著方二嫚嫁的最好,上曲家莊有名的地主家,雖然那時地主家也縮水剩下到百畝地了。男人叫李玉秋,在縣城讀的書,人高馬大一表人才,啥就娶個破爛戶女呢?
李家給的說法是方二嫚八字好,而真實的是李玉秋在外養了兩個姐姊妹花,知根知底門當戶對的沒人嫁,那兩姐妹出身不堪,但被教的籠絡男人無人能及。當方二嫚進門時,那姊妹花都懷著身孕,等她有了身孕,那姊妹花一前一后生兩兒子。
方二嫚的日子過成了伺候家里的公婆,教養兒子長大,看護家里地。可惜啊,公婆一去,給了她一張休書。地房都被丈夫賣了,帶錢跑了,兒子都不要。虧她拿了公婆的休己誰都沒說!在村頭的李家的破祠堂帶著兒子兒媳住,租原先自家賣出去的地種,被村里的長舌婦在嘴里一天滾十八遍的嘲諷。
抗戰一爆發,她更是帶孩子東躲西藏的,孫子兩歲時,村里又來國x軍抓壯丁,她讓兒子跑了。那日兒媳生了孫女,取名叫念東,因為她爹向東跑了。
村里姓張的漢奸向國x軍告密說她兒子投八x路了!
宣揚的全村人要把她們娘四個趕出村子!后來國x軍提議殺雞儆猴!
正要捆起來燒死時,被殺回來的游擊隊救了。方二嫚那時有些受刺激,平日不言不語的干活,誰要提她兒子,就發瘋。建國后,婦女都起新名,一位有知識的縣領導起一大堆名子,方二嫚選了方永華。
建國前,方二嫚都帶著兒媳孫子孫女討飯了。無顏在十里八鄉討,只能去遠處的鎮子。鄉里有人看到她把好好的地主婆的日子過的稀碎,還心里嘲笑她,嘴上倒是說著同情話兒。
建國后,方永華帶著兒媳孫子孫女回到上曲家村,依舊住這破祠堂,兒子一走近五年了,也沒有回來。
…………
這都五零年冬了,在今年8月時上面就決定要劃成份了,政策下來后她家現在這樣窮,要飯三四年,頭頂無瓦,腳下無地的,雖不是紅專的八輩子的雇農,也算得上貧農了。
方永華執著回到這破祠堂住,主要原因是這兒藏著公婆的體己和自己的休書。現在方橙來了,第一時間從廁所的石板下取了出來,扔進空間里了。
回村后,村里給分了兩畝地,玉米種子,借了一百斤糧給他們家,講好秋收后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