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逆襲1998之血仍未冷 > 第82章 駱堯的電話(求書架)

      第82章 駱堯的電話(求書架)

      “同學們,戰(zhàn)爭距離我們真的不遠,那些你們看不見的敵人時刻都在將槍口對準我們。新時代的戰(zhàn)爭包括但不限于熱戰(zhàn),是多領域的戰(zhàn)爭,大家不要認為我在危言聳聽。潛移默化之西式文化的侵蝕,不經意間看似一個微不足道的節(jié)日或許都是敵人射向我們的子彈。”

      “同學們!你們應該知道再有一個月,我們即將迎來祖國六十七歲的生日。但是有沒有人知道為什么我們國家的國慶節(jié)要放假?”

      葉方的目光巡視一周繼續(xù)說道“我告訴大家為什么放假,因為在四九年的時候,我們打敗了所有的侵略者和剝削者,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同學們,你們知道的是,我們的父輩和祖祖輩輩抗戰(zhàn)整整打了十四年,在這期間,20萬黃埔軍十四年的時間戰(zhàn)死19萬,350萬川渝男兒出川抗日回來的時候不足13萬人,大家算一下犧牲了多少人?”

      “廣西桂系出兵6萬人,歷經三天三夜,幾乎全部犧牲,10萬中華遠征軍奔赴緬作戰(zhàn),無數戰(zhàn)士血灑疆場。他們是別人的父親,是別人的爸爸,是別人的兒子,是別人的老公,甚至犧牲之后呢,沒有人掩埋。”

      “淞滬會戰(zhàn)湘軍全部出動,整個番號都打沒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叫番號么?就是整個部隊全部打沒了。廣西狼兵6萬多精銳,短短幾天時間,拼掉了五萬人。九十萬粵軍的歸來只剩3000人,那時候家家戶戶門口掛上了白綾。還有川軍,穿著草鞋,徒步幾千里趕來參戰(zhàn)。那時候是冬天,百萬軍民軍人馳騁淞滬戰(zhàn)場,30萬中華兒女血染黃浦江。”

      “大家還記著南京城至少有30萬居民慘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六朝古都淪為鬼城,28萬名女性慘遭日寇的暴虐致死。在這期間,全國有20萬女性被迫充當日軍的慰安婦,在小日本軍營當中,他們不被當做人看待,在日本兵眼中,他們只是軍用物資。”

      “松山戰(zhàn)役期間我們傷亡異常慘重,在兵力嚴重缺乏的情況下,為了趕走倭寇,實現民族振興,1000多名娃娃兵參戰(zhàn)。什么叫娃娃兵?就是跟你們一樣大小的孩子,有的甚至比你們還小。在天寒地凍之中,他們穿著短褲,腳穿草鞋,扛起比自己還高的鋼槍,背著比自己還要重的炸彈去抵抗倭寇。”

      “孩子們,他們都是跟你那么大的年紀,應該在教室讀書,在爸爸媽媽身邊的。1000多名娃娃兵奮勇殺敵,壯烈犧牲。同學們,他們用鮮血書寫了華夏抗戰(zhàn)史上最為悲壯的一幕。在整個抗戰(zhàn)期間,我國軍民從三一年戰(zhàn)斗到四五年。3500萬傷亡,其中350萬是軍人,3100多萬是無辜的百姓。日本侵略者實施三光政策,肆意踐踏我國國土。談破壓迫我國人民。還用我們老百姓的身體做殘忍的試驗,把孕婦的肚子剖開,把嬰兒從腹中剖出來。”

      “然而我們并沒有屈服,為了和平與未來,消滅戰(zhàn)爭,無數英雄用鮮血為抗日戰(zhàn)爭的前進道路奉獻艱苦卓越的斗爭。最終在1945年8月15號迫使小日本無條件投降,并在投降書上簽字。1949年的10月1號,我們的領袖才可以站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莊嚴的宣告,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

      “所以國慶這個節(jié)日是我們共同的驕傲,每年國慶節(jié)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風中飄揚。我們現在雖然過著富足的生活,但是同學們我們不能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不能忘記那些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英勇奮斗的先烈們。我們要懷著崇敬與感恩的心,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這都是祖祖輩輩先烈們用鮮血為我們換來的。”

      “在未來的有一天,這段歷史可能被掩埋。但我希望同學們,你們永遠要牢記我們的國慶節(jié),永遠銘記著我們先輩做的所有一切。”

      “同學們!如果有一天我們要再次扛起鋼槍為國而戰(zhàn)!我想問問,你們準備好了么?!”

      葉方的聲音通過擴音器傳遍整個操場,就聽見操場上傳來整齊劃一的立正聲,數萬師生中氣十足大聲吼道“時刻準備著!時刻準備著!時刻準備著!”

      這一聲聲嘶吼響徹云霄,這一聲聲嘶吼,仿佛跨越時空,與無數先烈的吶喊交匯在一起。葉方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一張張年輕而堅毅的臉龐。陽光下,他們的眼神閃耀著光芒,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葉方知道,這些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

      整個開訓非常成功,原本結束之后所有人要歸隊,新生要立刻開始軍訓,其他師生要回教室上課,但是所有人遲遲都不愿意離開,最后葉方在眾師生的目光和掌聲中緩慢退場。

      而就在葉方慷慨激昂發(fā)表演講的時候,在距離操場不遠處的一棟教學樓里,一個女人的目光正在緊緊注視著葉方,自古美女愛英雄,眼中滿是欣賞之色。

      “這個演講的人是誰?”女人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