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旁白
戀家:重新來審視這個詞語的時候,我陷入沉思。我好像格外的依賴家,雖然它對我橫眉冷對。而我卻一次次的熱臉貼冷屁股般去討好它。
我原來是這樣的人啊?
二十歲的年齡,不曾得到過他人的關懷!卻屢次的想去索求,索求無果的時候,只有將黯然神傷的表情刻在臉上。
兩個地方,兩種不同的人對我蔑視的態度,歸根結底,我都在痛苦中度過,但這種痛苦讓我更對家產生了依賴。
受盡委屈后想好好的待在這里,心也就在顫顫巍巍中被降服了,多少次想離開的地方,在無形中成為了我自我療傷的地方。
當然這期間,也會出現小變故,那就是父母們會短暫給予我少部分的關懷,過后又將冷言冷語掛在嘴邊。他們也曾想過對我關注,但關注不多。這或許他們不善于表達,或者說我與他們的關系是離遠了不香,離近了過臭。總之,我就是不被他們喜歡的孩子,而我卻總想在他們身上看到我存在的意義。
我有這樣的奢求想法純屬于扯淡,純粹是腦袋灌鉛了,事實上,青春期的我就是這樣,渴望被關注,卻總是被他們漠視。
總之,他們數次想把我推出去,而我卻一次次厚著臉皮回來。結果可想而知,我沒有達到他們想要的結果。而我也沒有所謂的衣錦還鄉。種種原因讓我在回家后,夾著尾巴做人,因為我知道我理虧。
我習慣了父母們這樣冷漠的對待我,這也是多年來他們的風格。即使父母們對我如何看不慣,而我常有的動作就是低下頭,然后默認一切語言上的暴風雨。
我真的已經習慣了!并且坦然接受,從無反抗,他們說什么就是什么,離開他們的視線后,再悄悄的抹去眼淚。卑微到這種境界的我小心翼翼的在院落里走動。哪怕一個響聲,足以讓我渾身打顫。過后發現與我無關后,會深深地長嘆一聲。
活成這樣的時候,不會想到離開家是種解脫,停留是種精神折磨!而我卻在折磨中等待著轉機。等待著父母們多看我一眼……哎……
迂腐的人,無知的人就是這樣,想一切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發生。事情與之往相反的方向進展時,才發現自己有點神經質了。那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聚攏在腦海,裝那么多不沉嗎?
我在渴望溫暖,可惜沒有得到溫暖。但依舊對那個凌亂不堪的家感到依賴。或許是因為根在這里,無論我走向哪里,這里的一切即使在荊棘中,也能讓我體會到它決絕后的凄美。畢竟噩夢,美夢都在這里發生。尋根的時候,無論條件多么不堪,依然眷戀。或者是忘不了之前的似水流年……
因為,除了家,我不知道我該熱愛誰?我該心里去存取誰對我平凡歲月里的相望?
我在痛苦著,也在尋覓著痛苦的良藥。我一次次的想逃離這個家,但在受挫的時候,又開始格外的去想念。恨不得立馬去奔赴而去。把委屈一股腦的掏出來,但真正站在院落的時候,四周吹來的全是冷空氣。還沒有急于分享,現實已經將嘴巴封上。
想說不能說的人,眼神飄忽著,最后默默的低下頭,看著腳尖,沉默無言。
那種內心的掙扎無時無刻不折磨著我。內心世界里潛在的矛盾翻江倒海的襲來,那就是,回來也是一種精神折磨,這里并不是精神樂園。而我就在這種折磨中來回跳。像個迷路的兔子,怎么也蹦跶不到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