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8:總該有人負重前行
“對這場地還有什么感想?”
“7400m啊,感覺還是有些短了。”
“是嗎?”利匹亞在另一旁淡道。
同樣是居高臨下地目光遍覽,他的視野焦距總是在那些隱晦卻又集中的安保點位上。
儼然有著另一領域上的感想,只是不言。
“對第三年的馬娘們而言,或許是的確是這樣,但更多第二年的學員只會叫苦不迭,認為這是過分離譜的長度。”
“但她們要挑戰三年級的話,這就是理所應當吧。”葛城王牌淡道,畢竟過去的她們都是這樣過來的。
在生涯第二年與第三年都能參賽,比起資歷、比起履歷,更看重粉絲數與賞金數的有馬紀念,就是一座常常出現前后輩對決的終極流量賽事。
在一年的流量中決出最熱搜的十六位,然后從中決出一位一整年的流量之星——說是如此,實際決勝的還是各自的實力。
速度、謀略、幸運,賽馬的三要訣穩定出現在每一場比賽,而在這之中,二三年級的資歷差異,常有逆反。
盡管通常來說,賽馬是很殘酷的,訓練三年幾近完全熟成的賽馬娘,就是基礎白值都比二年的高,不論怎樣都會是碾壓。
但那是通常。
通常就不該有能在高強度內卷下沖到流量前二十的二年生涯賽馬娘,而一旦出現——
——那就決然是能打破常識。
曾經的魯道夫是如此,曾經的成田白仁亦是如此,就連不久前那位遠征支援委員會的夢之旅小姐,也同樣如此。
盡管在那樣的過去中,葛城王牌被魯道夫象征壓下些許,但她們卻實質壓下了更多三年的前輩們,便也著實不認為經驗與基礎訓練上的差距就是什么難以逾越的天塹。
“不管是常識還是障礙,沒意思的東西都該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