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虎蹲炮

          R;{H林晨憑借著腦海中的記憶,詳細地講解了虎蹲炮的構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親自繪制了圖紙。

          林晨鋪開一張巨大的白麻紙,手持炭筆,在紙上勾勒出一門造型古樸,卻又充滿力量感的火炮。

          炮身短粗,形似一只蹲伏的猛虎,炮口微微上揚。

          這就是明代名將戚繼光在抗倭戰爭中使用的利器——虎蹲炮。

          他指著圖紙,向王鐵柱等人詳細講解:

          “虎蹲炮,因其外形酷似猛虎蹲踞而得名。它以熟鐵鑄成,炮身長二尺五寸,重約三十斤,可由單兵攜帶作戰。其構造主要分為炮身、炮架和火門三部分。”

          林晨一邊說,一邊在圖紙上標注:

          “炮身內部,我們得鑄造出炮膛,這炮膛可不是簡單的圓筒,內膛要有一定的錐度,這關系到火藥燃燒的效率和炮彈的射程。炮尾這里,要設計成一個可拆卸的炮閂,方便裝填火藥和炮彈。”

          “炮架呢,得用結實的硬木制成,設計成一個可以調節高低和方向的支架,這樣才能靈活地瞄準目標。炮架底部最好安裝上小輪子,方便移動。”

          他頓了頓,指著炮身靠近炮尾的一個小孔說道:

          “這個小孔就是火門,連接著炮膛內部。點火的時候,將火繩插入火門,引燃內部的火藥,就能將炮彈發射出去。”

          “至于發射的炮彈嘛。”

          林晨拿起一個圓形的鐵球。

          “最好用生鐵鑄造,大小要與炮膛內徑相匹配。當然,除了實心彈,我們還可以制作一些開花彈,殺傷力更大。”

          他接著解釋虎蹲炮的原理:

          “這虎蹲炮的威力,主要來自于火藥燃燒產生的巨大推力。當火藥在炮膛內燃燒時,會產生高溫高壓的氣體,推動炮彈高速射出。炮彈的射程和威力,取決于火藥的種類和用量,以及炮膛的設計。”

          “明白了?”

          林晨看著眾人,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