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不關注時事,但是經過一晚上的發酵和傳播,老師們基本上都知道了。 在《微觀經濟學》的課上,邵宏教授率先喊出了“2000萬”的口號。 他正在給同學們講述這樣一個知識點:研發投入和企業最終收益之間的關系。 邵教授開始是從“成本結構、生產函數、產品差異化、市場競爭力”等方面闡述,這里既有數學算法,也有理論研究。 可是講了半天,班級同學都有點似懂非懂。 邵教授干脆把書一扔,直接說道:“陳著不是砸2000萬,成立一個軟件研究所嗎?我們不妨請他現身說法,企業如何評估科研投入和未來盈利的關系。” “什么2000萬?” “什么研究所?” “邵教授的意思,陳著投資了2000萬?開什么玩笑,他已經賺那么多錢了嗎? …… 此起彼伏的議論聲,讓邵宏教授也有點懵。 “陳著,你沒告訴他們嗎?” 邵教授看向后排的陳著。 “那個……我還沒來得及和大家匯報。” 陳著靦腆的說道。 陳著的反應,似乎坐實了這個離譜的事實。 “臥槽!” 劉麒鳴沒忍住爆了粗口,實際上班級同學差不多心里都是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