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唇槍舌劍
端坐龍裔的徐貞觀神色冷漠:
“臨封布政使膽敢犯下累累罪行,視朝廷威嚴如無物,諸卿如何看?”
前一句定調,后一句詢問。
若是尋常案子,女帝這番話說出來,群臣就該順著她定下的調子附和,主動提出嚴懲,女帝再點頭。
然而,她話音剛落,李彥輔便竟親自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說道:
“老臣以為,此事甚大,涉一布政使之清白,該當仔細核查,或再調太倉官員入京,待確認無誤,再做裁斷。”
親自出馬了?
在場官員一驚,一般來講,涉及爭論,都是先安排派內言官先開口,言官質詢,名正言順,也有回旋余地。
可這次,李彥輔卻第一個跳出來表態,這已經說明了某種態度。
“呵呵,相國老成持重,再審之說倒也不算錯,只是這‘清白’二字,未免不妥,”袁立笑呵呵走出,直面老對手,侃侃而談:
“此番趙使君去太倉,破此大案,證人證言證據皆備,已是無懸念,高廉已是罪臣之身,可當不起這二字。
至于核查,我都察院昨日已仔細查驗過證據,確如奏折中所說,一般無二,如此,便也沒必要再拖延下去,理應盡快懲處,已昭告天下,國法之威嚴?!?br/>
你想核查再審?
沒問題,我已經幫你復核好了。
李彥輔抬眸看向袁青衣,說道:
“查案當避嫌,此番太倉之行,乃陳御史參與,都察院來核查,又豈能作數?何況,這所謂證據中,可否有高廉認罪之供詞?若無,便是存疑,一道堂堂布政使,豈能不容許其自辯,就予以定罪?”
你說你查了,就行了?避嫌懂不懂?
袁立嗤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