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三國》試玩
前三者是影響口才和人際的“交際”,影響統帥軍隊能力的“統帥”,和影響執行政策能力的“政治”,后三者是智力、武力和魅力,作為自創人物,葛昭度把這些數值全部給葛昭加滿。
說起來這些東西并非戴文瓘的原創,也不是鐘善澤的操作,而是印度社長朱守禮策劃案中的內容。
葛昭度對于戴文瓘居然能將PPT做出來表示驚訝,畢竟他也是參與過開發《三國爭霸》的社員,策劃寫的天花亂墜誰都會,想在游戲中落實就頗有難度。
記得自己當初開發的時候,策劃案中那個武力、魅力這種步入老年開始降低的編碼,寫的自己這波人幾乎要崩潰,實際測試各種惡性bug到最后冷藏時也沒能解決。
六大屬性之外還有特性,分為勇敢、謙卑、好色、野心勃勃等性格特性,和詩人、酒徒、樂師、獵手等生活特性。
將葛昭的人物屬性和特性編好后便正式開始游戲,一進游戲葛昭度的眉頭又皺起來了,看著游戲地圖的細膩程度就知道用了很大功夫開發,尤其是這個……水墨畫風格的地圖,這在歷史策略類游戲上還是首次吧?
“平頭哥啊平頭哥,我都叫你謹慎一點了,就沖你這個地圖,那真是抄襲抄出一百分,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
《三國》中人物欄全都堆疊在左邊,占了CR手環屏幕三分之一的空間,最上方是武將頭像以及效忠的君主,當然目前在野狀態的葛昭還沒有,而右側是武將屬性能力,兩個加起來是人物欄的一半。
下方則是關系欄,一欄是人物的親屬關系、婚姻關系和子嗣關系,另一欄是人際關系狀態,可以看到結義兄弟、知己、好友、厭惡、仇敵、不共戴天等人的頭像,當然葛昭這里同樣空空如也。
游戲中有軍事型城鎮和產出型城鎮兩種類型。
軍事型城鎮又分為要塞和渡口,要塞無法產出任何物質,反而需要不斷提供人力才可以維持存在,渡口則可以產出少量錢財,但也仍然需要糧食。
產出型城鎮才是游戲的重中之重,其內部又分為三種級別,從低到高分別是村落、附邑和城市。
比如葛昭度一開始選擇的武威就是最高級的城市,城市數值有有財富、人力、糧食、駐軍、軍械和叛亂度,入仕的武將可以一定程度上探查這些信息,而在野狀態的葛昭看上去全是問號。
城市之下是次一級的附邑,一座城市周邊可以有四至六個附邑,對玩家來說附邑無法進入與居住,只能委派電腦去管理。
但這并不意味著附邑無關緊要,因為這個游戲的稅賦機制可以說是與眾不同,不是每年到點了就直接冒出,而是先會集中到管轄村落的附邑中,再由附邑統一運輸到城市內,才能完成一年的稅賦。
這個運輸過程根據忠誠、治安和腐敗,收的和實際到的是有區別的,這就決定了城市周邊地區有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最低級的村落不在地圖上顯示,這點鐘善澤受到了《三國志14》的一定影響,而是通過占領附邑附近地域百分比所決定的,軍隊出征占領的地域都會被涂山顏色,顏色覆蓋率的百分比就是附邑所控制的村落。
對于富裕的地區來說,同樣大小的控制區域范圍,所擁有的村落就越多,而貧瘠地區則是越少,反應三國時期不同地區的開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