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旱地育苗法

          她還沒說完,就有人問:“那要是家中有事,也不能遲一點早一點,或者讓別人幫忙?”

          劉小冬:“只要孩子上一天課,夫子教一天書,就要做一天的飯。家中有事要提前打招呼,可以和人輪換,但若以家中有事為由,怠慢了夫子,那就不必來給夫子做飯。”

          “這也是要設立薪酬的緣故,拿錢辦事,就得辦的漂亮,不可以懶散,磨洋工。”

          于是有人說:“就跟縣城酒樓的那些小二一樣是吧?”

          劉小冬:“一樣,但也不一樣。小二是做工的,以掙錢和學本事為主,我們給夫子做飯,是在幫全村孩子。”

          “既然幫村里的孩子,那被幫的人就得付人報酬。還有,這錢一出,大家便也知道學習不易,便不會懶散。”

          她話一說完,眾人便竊竊私語討論起來,各家人口不一,家務多少也不同,同時還要兼顧農活,孩子,實在是情況各異。

          說起來差不多,但做起來卻有千差萬別。

          至于要怎么協調,就讓他們自己討論,劉小冬就不給建議了。

          她帶村里人賣柿餅,建房子,又蓋了私塾,招了夫子。村里人不費力地跟著她家的腳步走。錢賺的稍微有些容易了。

          學習是個長期的投入,除去筆墨紙硯,還有衣食住行。

          若是將來村里有人考得童生,繼續(xù)攻讀,那投入將會持續(xù)。

          蓋私塾和招夫子的錢都給的爽快,可后續(xù)的持續(xù)投入,村里人或許還沒有想好,正好趁著這回招廚娘,讓村里人思考一下外來的一些投入。

          雖然她們討論的熱烈,一時半會也沒討論出結果來,但劉小冬知道,有了這一次,以后村里再有其他的小事,大家便會延伸思考。

          而最主要的是,劉小冬還沒告訴大家,說不定宋留竹自帶廚娘呢?

          宋留竹果真是自帶廚娘。

          到了約定的這一天,宋留竹騎著一匹馬,后面還跟著一輛馬車愜意得晃悠悠地走來了。

          村口的石牌門下早已等待了全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