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歡呼和談撤防守 金兵殺奔過江來
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為了減少士兵損失,宋帝趙構自己也注意鉆研武器制造。這一天宋帝趙構給大臣們說:“朕親身經歷了艱難戰事歲月,長期留心兵事,至于器械,我亦精思熟講,有所研究。前一段時間制造的大鏃箭,諸位將軍都說箭頭太重,不可及遠;后來又制造了尖銳的小槍頭,最初也沒有覺得怎么樣,其后用它之后,殺死敵人很多,大家才覺得非常好,這才開始佩服它的精利。今天劉锜的軍隊在順昌城下攻破敵人,正用的是此槍。”于是朝廷下令加大生產力度,給各個軍隊都力爭配備這些武器。
后來,京東宣撫使韓世忠,派遣統制官王勝率領背嵬軍的大將成閔北伐,用的就是這些武器,殺傷力很大。韓世忠和岳飛一樣,軍紀嚴明,他們每次出軍,秋毫無犯,軍隊所過之處,村民耕夫都停下手中的農活荷鋤圍觀他們。韓世忠的軍隊在淮陽軍南二十里地方遇到金人,雙方水陸轉戰,大戰多個回合,最終金軍被宋軍掩入沂水。由于北人不善于水戰,因此死者甚眾,王勝帶領的軍隊奪取了金人船舟二百多艘,大獲全勝。
秦檜看到這時宋軍攻打金人屢屢獲勝,內心非常擔心宋軍打過黃河以北去,就慫恿宋帝趙構,下令班師回朝。
秦檜揣摩了好久之后,就試探著給宋帝趙構說道:“聽說最近咱們的軍隊勢如破竹,大獲全勝。按照這樣的節奏,很快咱們就可以恢復中原了。”
宋帝趙構開始并沒有多想,就說道:“這也是朕多年來的夢想。經過這么多年與金人的戰斗,我們的軍隊也經過了戰爭的洗禮,逐步成長起來了。從此以后,金人再也不敢小覷我們了。”
秦檜進一步試探著說道:“這個勢頭雖然可喜,但是黎民百姓的負擔很重啊!一些將士不恤民力,耗費巨大,這也不是長久辦法。但是趙鼎、岳飛等人卻要橫截金境、直搗黃龍府、迎回圣上,恐怕長久下去民力就耗盡了。”
宋帝趙構一聽到“迎回圣上”四個字,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磣,驚得跌坐在椅子上。但他畢竟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很快就從失態中緩過神來,于是順著秦檜的意思說道:“卿言之有理。攻打金人固然重要,但是北方黎民也是朕的臣民,朕怎么能看到他們遭到殺戮呢?加上我們這邊民力枯竭,如果激起民變,那就得不償失了。”
秦檜何等精明!
看到宋帝趙構這么說,于是他趕緊說道:“陛下圣明仁慈!如果陛下一直貫徹仁義之政,天下怎么能不臣服呢!臣這就上奏,請陛下下詔班師回朝!”
宋帝趙構故意低頭思考延遲了一下,一句話也沒有說,朝秦檜擺了擺手。秦檜大喜,立刻揮筆而就,下令撤軍的詔書就草擬好了。
這樣,朝廷就把樞密直學士、知順昌府陳規調動去知廬州,讓武泰軍節度使、沿淮制置使劉锜兼權知順昌府,加強淮河以南等地的防備,就已經再次放棄淮河以北地區了。
宋帝趙構之所以如此信任劉锜,是因為他是名將之后,忠勇可靠,文武雙全。
劉锜,字信叔。德順軍(今甘肅省靜寧縣)人。宋瀘川節度使劉仲武之子。他自少隨父征戰,宋帝趙佶朝時為合門祗候。后被授為隴右都護,多次戰勝西夏,頗著威名。之后受名臣張浚提拔,參與富平之戰。又扈從宋高宗,兩任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
劉锜性格豪爽、深沉果斷,有儒將風度,時人稱“劉锜與張浚、韓世忠、岳飛并為名將,世稱中興四將”。
秦檜看到金人來勢洶洶,就趁機下令讓劉锜撤退逃跑。劉锜沒有聽從他的命令,繼續帶領軍民堅守抗金。
在劉锜出征以前,宋帝趙構賜給劉锜空名告身一千五百份,讓他書填將佐里面戰斗有功人員的姓名,進行獎賞提拔。
劉锜非常聰明,他知道皇上在考驗他的忠誠和知道禮數,于是就把這些空白告身一千五百份又全部上檄給朝廷,并且說由他自己代替朝廷賜予眾將官職不如從朝廷皇上賜予他們的官職更加榮耀,并把這些將士的功勞和過失情況一并上報給了朝廷,由朝廷進行獎懲。宋帝趙構看到劉锜的行為,非常高興,于是當即下詔:凡是統兵官員中有立功的人,全部以皇上所賜給的金邊碗帶獎勵他們,并按照朝廷官吏獎懲辦法進行獎勵提拔使用;對于有過失的人,則從輕進行了處理,僅僅象征性地杖責了幾下,然后把他們貶斥為普通士伍。
劉锜的這一聰明做法在朝廷上下、軍隊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皇上、朝臣、將士、軍民都交口稱贊,非常滿意。以前的劉光世、張浚等人聽說這件事之后,紛紛自嘆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