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些。 但聽到這話,他才明白,自己就是如此啊! 他尚未出生,就被他父王丟棄,在趙國忍受欺辱;回到秦國以后,以為就要幸福了,誰知他父王撒手人寰,導致他從未感受過父愛,更不知道如何做一位父親。 他經歷很多。 別人的欺辱。 朝堂的爭斗。 所以,他不希望扶蘇經歷這些。 所以,他才會將扶蘇保護起來。 同樣也導致了,扶蘇被那群儒生教導成了這副樣子。 他知道,不能全怪那些儒生。 因為他從未受過他父王的教導,更不知道如何去教導自己的兒子。 扶蘇養成這樣的性格,他占有很大的責任。 但他依然想要護著扶蘇,不希望扶蘇卷入朝堂的爭斗之中。 所以他才動了將扶蘇派遣到上郡去,交給蒙恬來保護。 不管朝堂之內發生了什么,蒙恬的三十萬大軍都能很好的保護扶蘇。 按照趙驚鴻這句話,那便是:他淋過雨,想要為扶蘇撐起一把傘! 說的實在是太準確了! 趙驚鴻莫非是他肚子里的蛔蟲,所以才會如此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