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揚學
朱懷安瞥了眼太子所在的閣樓,笑嘻嘻道:“我方才去茅房,一經解帶,便感覺靈感如泉涌,你且瞧好吧,今日詩詞前三甲必有我一席之地。”
聞聽此言,徐青面露詫異,吳志遠和吳文才則面色古怪,明顯不信這個玩世不恭的世子能做出什么好詩詞。
一炷香過去,已有不少書生文人作下詩詞,心中有自信的起身在席間親自吟誦,也有面薄內向者,則交由侍者當眾宣讀。
宴席間,有京城來的采詩官正執筆酌情記錄。
不過能入采詩官法眼的卻寥寥無幾,其中能夠流傳百世的更是一篇也無。
府城第一才子莊子君已然作完詩詞,截止此時,也只有他的詩詞可稱一句優良。
面對朋友贊揚,莊子君謙虛回應的同時,目光卻總是忍不住朝吳氏兩兄弟那邊飄。
侍者很快誦讀到吳文才的詩詞,雖說不及傳世佳作,但也能和莊子君打個來回。
莊子君剛松了口氣,端起酒盞還未吃上一口壓驚,就聽見侍者開始念誦吳志遠的詩詞。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
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吳志遠對那位曾統領天下兵馬,開疆拓土,立下赫赫功勞的長亭王非常崇敬,長亭王一生獲賜諸多殊榮,如詔書不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不勝枚舉,似這般人物細數史書也不過一掌之數。
昨日他受邀前往王府,雖未見到長亭王本人,卻也有感而發,寫下這首詩詞。
倘若他能和長亭王身處一個時代,一個年紀,共同為一個理想奮斗,那該是怎樣的幸事……
替太子傳遞詩題的面癱老者難掩愛才之情,上前以禮相問:“公子可否將此詩謄寫紙上,我好拿去請殿下觀閱。”
莊子君見狀頓時深感無力,這詩詞太過討好,無論當今圣上,還是年過六旬的老太子,均符合這首詩詞的隱喻,吳志遠年不過二十,兩相映襯,卻是正好觸動到了那位年邁儲君。
此時場中也有拈酸吃醋的人暗地里鄙夷,覺得吳志遠不是君子,乃是個溜須拍馬,只會阿諛逢迎的小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