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金龍:帝國六千年 > 第三十五章 諾亞之書

      第三十五章 諾亞之書

          有一說一,諾亞是十分無言的,播種后不除草不施肥,全都指望神靈,這跟勤勞有個毛的關系。

          當然,這些刀耕火種的原始人也不是一無是處,好歹也有一點休耕概念,他們知道讓土地休息,由此發展出了二圃制。

          即將耕地分為兩部分,每年只在其中的一塊耕地種植,讓另一塊積蓄損耗掉的土地肥力,如此來回交替。

          在部分地區,諾亞還見到了更先進的三圃制,即將土地分為三部分,以三年為周期進行輪種,休耕的土地上還可以撒上草籽,用于放牧。

          不過,所謂的先進也只是相對而言,三圃制與諾亞記憶中的壟耕種植法相比,根本就是渣渣。

          壟耕種植便是將農作物成排的種植在壟上,壟與壟之間保持間距,壟一般而言,要比壟之間的溝稍高一些,當然,也可以持平,主要看作物。

          這是必然能夠保證作物高產的種植法,農作物可以獨立成長,互不干擾,農夫可以在壟之間的溝中行走,給農作物除草施肥澆水,而不傷踩傷農作物。

          農耕種植最妙的地方在于壟與溝之間,可以在一季作物收割后,進行輪換,達到休耕的效果,足以保證地力。

          不過,諾亞在各大貴族領地進行實地的考察訪問后,得出一點結論,那就是他記憶中,都已經被人習以為常的壟耕種植法,在這里就沒有發展推廣的空間。

          原因也非常簡單,這里種地的農夫實在是太窮了,窮到了全身能夠找到的金屬器,可能就只有的幾十枚銅板,或許還有一兩枚銀幣。

          壟耕種植法需要深耕細種,而這必須用到金屬農具,要有牲畜與配套的犁,如此才能夠挖土成溝,堆土成壟。

          可這樣的前置需求,對于世代只能夠被貴族剝削的農戶們而言,簡直就是太奢侈了,幾乎所有的農戶都不可能擁有金屬農具。

          冶煉爐中的金屬最終只會化作貴族身上的盔甲以及他們手中的刀劍,而不可能成為農戶手中的工具。

          如此種種條件疊加,也難怪這片土地上的農夫一直都處于如此原始階段,即便是他們有心也無力折騰。

          小貴族能夠欺壓剝削農戶,更不要說處于更高階層的超凡者們了。

          諾亞的養母,她倒是不會壓榨農夫,畢竟她愿意聽取諾亞的意見,連購買來的奴隸都愿意賜予他們獲取自由的機會。

          可她之所以愿意,是因為她根本就不在意,那是比凌虐欺壓更可怕的事情,這是忽視,或者說是,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