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大唐:我攤牌了,我是皇帝 > 第459章 說得好,不愧是狀元郎

      第459章 說得好,不愧是狀元郎

          “在場的諸位上官們,之所以能夠親手締造屬于大唐的輝煌,創(chuàng)造屬于大唐的奇跡,正是因為你們都是人才。”

          “其實我相信在場所有人都是受到過相應教育的。”

          “倘若是家學淵源,那自然是不必贅言,自幼家中就是有先生教導過各種學識和本領。”

          “即便家境貧寒,沒有讀過書,沒有請過老師的,其實也隨著人生無數(shù)經(jīng)歷而成長,并且學會相應的知識。”

          “隋末亂世,諸侯爭雄,在場就有不少人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得到了鍛煉,并且成為我大唐的頂梁支柱。”

          “因此,要想培養(yǎng)人才,要么就是看書識字,請先生教導道理。”

          “要么就是擁有鍛煉培養(yǎng)的機會,除此之外并沒有什么高效的方式。”

          王辰這番論斷,倒是說的在場不少人連連點頭,陷入了思索之中。

          其實這段話意思很簡單。

          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培養(yǎng)人才的途徑無非就那么幾個。

          書本知識、師生傳承,以及親身實踐。

          在場這么多朝中四品以上的高官,大部分是有家境的,其中更以文官為突出代表,絕大多數(shù)甚至就是前朝的老人。

          這些人當然是讀得起書,請得起老師的。

          但不管怎么說,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沒什么文化功底,也沒有任何家學淵源的。

          這一類人集中在武將當中。

          當然,部分武將也有家學淵源,比如說祖輩父輩就是隋朝乃至北魏的武官,但是這樣的人少。

          那么對于武將中沒什么文化的一批人,他們接受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就是實踐。

          隋末亂世給了他們大量的磨煉機會,促使這些將領成長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