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三國:霸業(yè)系統(tǒng) > 第201章 柴桑登陸計劃

      第201章 柴桑登陸計劃

          曹操來到江陵之后,就召荀攸、程昱、賈詡等謀臣,還有徐晃、滿寵等武將,來商議下一步怎么走。

          此時賈詡的提議是,先安撫百姓,獲取民心,站穩(wěn)腳跟之后,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

          賈詡的這種主張,是一種比較穩(wěn)妥的政治手段,贊同的人也很多。

          還有一種意見,是程昱提出來的,他清楚曹軍的弱點,那就是不擅長水戰(zhàn),即便有了兩萬荊州水軍,也不過是杯水車薪,難以在江上和劉玨、孫權(quán)爭雄。

          因此程昱認為,應(yīng)該以陸軍為主力,在長江邊上等待時機,尋找合適的戰(zhàn)場決戰(zhàn)。

          但是這種方法變數(shù)太大,需要成熟的條件才行,而且因為戰(zhàn)線太長,進軍慢、消耗大、變數(shù)多、曠日持久,這不是曹操想要的。

          曹操想要的,是一招制敵的方法。

          曹操不但是這么期待的,他還真想出了一個辦法,而這個辦法的重點,就在于夏口和柴桑兩地。

          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當(dāng)屬柴桑了。

          柴桑是什么地方?

          是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的門戶,倘若攻破了柴桑,江東就沒什么天險可守了。

          自從柴桑落入劉玨手中,孫權(quán)就無時無刻不想奪回來,也是因為他明白這個道理。

          曹操心中的計劃就是,率領(lǐng)大軍順江直下,以十萬大軍的威勢,逼迫劉玨、孫權(quán)的水軍離開水面,不和江南水軍正面交戰(zhàn),避過孫劉水軍的主力,大軍直接攻打柴桑,在柴桑附近搶灘登陸,一舉拿下這個關(guān)鍵地方。

          曹操兵法謀略過人,舍鞍馬,仗舟楫,與荊州、吳越爭衡,本不是中原所長,他當(dāng)然明白這個道理。

          雖然有了荊州水軍,但曹操最希望的,還是以自己擅長的方式打這場仗。

          攻打柴桑的同時,北路兵團從漢水南下,兵鋒直指夏口。

          夏口和柴桑一樣,是荊州東邊的屏障,若是能夠拿下夏口,荊南之地就是囊中之物。

          只要夏口和柴桑在手,就等于拿住了劉玨、孫權(quán)的死穴,兩人就像風(fēng)箱里的老鼠,被消滅只是遲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