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第239章 獨特的優勢

          有世界第一大人口國家,第一大消費市場,第一大勞動力市場作為胡蘿卜。

          只要誠意給夠,海外華僑肯定有人膽敢一搏。

          尹照棠口氣委婉,舉起例子來:“去年,寰球航運的包老板,跟六機部和外貿部簽約,合資創立‘國際聯合船舶投資’,是國內第一家合資造船公司。”

          “年初,包生豪捐一千萬美金,在bj捐建五星級酒店。申請用父親的名字命名,老總親批的兆龍飯店,在資本市場上影響很大。”

          “事后,四邑商會,廣府商會,東莞商會的老板,已經有十幾個人組團北上,開始考察建廠了。”

          廖志鴻點頭:“這件事我有聽說,包生其實是幾個商會的共同代表,美心集團的伍沾德,都派長女去內地跟航工司談飛行食品的生意了。”

          “以包生在資本界的地位,一千萬美金不算什么,買的不是飯店招牌,是一個態度!”尹照棠道。

          廖志鴻不置可否:“那幫商會大佬,可是真正的資本大鱷,人均一個太平爵士傳家,家族必有一個區議員坐鎮。”

          “互相聯姻,關系網極深,都可以深究到清末的十三行買辦世家。”

          “給包生一個飯店命名權,不見得給我們!阿棠,閻王好見,小鬼難纏,一定要謹慎啊。”

          尹照棠嗤笑一聲,坦然道:“老忠一整個社團賣空,都湊不出一千萬美金。”

          “有多大本事,吃多大飯。大鱷有大鱷的玩法,小魚有小魚的路子。”

          “去內地投資,賺錢是其次,跟內地打好關系更重要。”

          廖志鴻眼神深邃,緩緩說道:“你決心去內地建廠,我不攔著,要是內地的水不好淌,回新界都是一樣。”

          尹照棠在上水圍的波鞋廠,繼續留在新界發展,可以給廖氏帶來很大利好。

          新廠蓋在內地,稅收,經濟和崗位都會轉移。

          幸好,廖志鴻不是廖氏的話事人,犯不著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