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一動不如一靜(恩,有月票嗎?)
董俷本來也沒有注意這些童子,可是當他聽清楚了童子們的歌聲,不由得激靈靈打了一個寒蟬。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董俷忍不住啊的一聲驚叫,身后的任紅昌和董綠被嚇了一跳。
“相公,你怎么了?”
董俷驚恐的指著那些孩子消失的方向,厲聲喊道:“成蠡,把那些孩子給我叫回來。”
誰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成蠡帶著人,催馬沖了過去。
片刻之后,他苦著臉回來,“主公,那些小孩兒不知道拐去何處了,看不見蹤影。”
“相公,你究竟是怎么了?為何臉色如此難看?”
董俷二話不說,催馬往迎春門方向急馳而去。身后眾人莫名其妙,緊隨董俷而行。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
演義中,董卓兵敗虎牢關,退走長安,如果說是因為這民謠所致,肯定有些夸張。但不可否認,這一首民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董卓的判斷,導致最終撤離。
當年聽評書的時候,董俷并沒有覺察到這個決定有什么不對,甚至覺得,這是上天的安排。
可是來到這個時代,學過兵書,讀過諸子典籍,董俷的認識,已經有了改變。
如果當年董卓不撤離雒陽,那么三國格局是否會形成,還是另外一說。虎牢關之戰就算是失敗了,憑借那雄關,絕對可以抵擋住諸侯的進攻。撤退,等同于向諸侯低頭認輸。即便如今諸侯已經慘敗,董卓如果離開了雒陽,依舊會有嚴重影響。
董俷血戰滎陽,為的是什么?
不就是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