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方舟計劃
歸零者離開后的第七天,太陽系各文明代表齊聚火星穹頂城。中央議會大廳經過緊急擴建,現在容納了來自十七個外星種族的代表——水晶簇狀的卡西尼亞人,等離子生命體沃倫特,兩棲類赫克托族...形態各異的生命體通過翻譯器激烈討論著。
秦鋒站在中央平臺上,身后是太陽系的全息投影,邊緣標注著醒目的倒計時:99年328天14小時。
"情況很清楚。"他用四種能量同時廣播,確保所有種族都能理解,"宇宙當前周期將在100年后終結。歸零者允許生命延續到下一周期,但我們必須自己找到方法。"
沃倫特代表飄浮起來,等離子體閃爍出疑問的藍色:"'終結'的具體含義?是局部重組還是完全重置?"
"接近后者。"秦鋒調出歸零者留下的數據,"已知物理法則將發生根本性改變。普通物質無法在新周期中穩定存在。"
赫克托族代表發出低沉的水下音波:"那么解決方案也很清楚——我們需要在法則變化中保持連續性的載體。某種...宇宙方舟。"
會議轉向技術討論。各文明分享了自己對宇宙本質的研究,逐漸形成一個大膽的計劃:不是逃離或抵抗重啟,而是創造能適應兩種宇宙法則的過渡性結構。
"關鍵在于信息保存。"卡西尼亞代表通過晶體共振發言,"只要文明的本質信息——知識、文化、意識模式——能夠完整傳遞,物質形式可以重構。"
林曉提出關鍵問題:"但如何確保信息在法則變化中不被破壞?現有的存儲方式都依賴當前宇宙的物理定律。"
秦雨操控懸浮椅上前:"也許答案就在我們體內。"她的晶體身體閃爍著,"皇室基因、星靈連接、純凈之火和黎明之光——這些都是在不同宇宙規則下發展出的能量形式。它們的混合體可能具有跨周期穩定性。"
理論迅速轉化為實踐。"方舟計劃"正式啟動,目標是在99年內建造一艘不是由物質構成,而是由純粹信息與能量編織的"船",足以承載文明精華穿越宇宙重啟。
接下來的日子,太陽系變成了一個巨型工地,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沒有鋼鐵與混凝土,而是量子計算場、意識共振室和跨維度實驗室。各文明貢獻出自己最先進的技術:
沃倫特族教授等離子體記憶技術,能將信息編碼在基本力場中;卡西尼亞人分享晶體意識存儲方法;赫克托族則貢獻了水基量子計算模型。人類則提供四種能量的完美平衡技術,作為方舟的"粘合劑"。
秦鋒親自監督核心部分——"種子"的創造。這不是硬件或軟件,而是一種新型存在形式,融合各文明精華又能適應未知法則。實驗室中,一個微型的跨周期原型正在成形:一團自我維持的能量旋渦,內部信息結構復雜得令人目眩。
"測試結果?"他詢問科學團隊。
托德森擦擦額頭的汗:"穩定性達到87%,但跨法則模擬中仍有數據損失。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無法準確預測下個周期的物理參數。"
秦鋒點頭。這就像設計一艘能在未知液體中航行的船,不知道那是水、酸還是液態金屬。他們只能盡可能增加適應性。
工作如火如荼進行時,一個意外發現改變了整個計劃方向。自然覺醒者們報告說,自從歸零者接觸后,他們的夢境出現了一個共同意象——巨大的銀色樹,根系深入虛空,枝葉觸及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