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再過揚州
林大官人做事當然有自己的節奏:“讓汪員外再等等,就算家破人亡了,我也能給他報仇!
順便再觀察一下汪員外的定力,看看他到底是否可用。”
張文便請示道:“下面就到揚州城了,坐館還進城么?”
林泰來吩咐說:“這次先不進城了,我要先回蘇州上任,然后再說其它。”
考慮了一會兒后,林大官人又說:“不過也許要在驛站停留一天,去揚州水次倉實地考察一下。”
運河從揚州城東和南兩個方向繞城而過,水驛都在城外,所以不用進城。
但是聽到說去水次倉考察,張文就有點意外了,“坐館去那里作甚?”
所謂水次倉,就是朝廷在運河沿途節點上,修建的一些大糧倉。
最早的時候,漕糧是從南方產地直接運到北方京師,效率非常低。
所以宣德之后,漕運制度逐漸演化改革,在運河節點沿途修建了水次倉。
漕糧從直達也變成了接力第運,漕糧只需要根據情況運到指定水次倉即可,然后由這個水次倉繼續往下個節點運輸。
舉個例子,蘇州漕糧大多是運到江北揚州、淮安的水次倉,然后再由江北衛所漕軍繼續接力向北運輸,并不是從蘇州一直運到京師。
當然細節上還有很多制度,但大體上就是這么回事。
但張文就是不明白,水次倉和坐館有什么關系。
對張文這種老伙計,林大官人還是會多解釋兩句的:
“因為我們在揚州需要一個基地,我看水次倉就可以。”
張文還是沒明白,水次倉是直屬于朝廷的,怎么就能成為社團基地了?
雖說蘇州很大一部分漕糧都是運到揚州水次倉,但倉庫本身和你林坐館也沒關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