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194章 自建庇護所

          整體結構,類似吊腳樓,但是其中兩面墻體有山體作為支撐,只需要做好支撐柱,然后在崖壁上打洞插上竹子搭建就好。

          因為凹陷的這塊墻體范圍有限,目測也就七八米縱深,所以庇護所只能以類似樓房結構層層搭建。

          每隔三米左右一層,迅速搭建起主體結構,固定好之后,開始砍伐粗大的樹木,削出木板,鋪上去就是地板,又是樓下的天花板。

          這種方式簡單粗糙,但是速度很快。

          快要天亮的時候,庇護所就已經完全搭建好了。

          一共十幾層,從下往上,面積逐漸變小。

          最下面能有一百多平米,到了最上面,就只有二十幾平米了。

          主要是山體斜向上蔓延,凸出的巖石自然就少了,不好打洞搭建竹子了。

          這庇護所遠遠看過去,其實有點像城里蓋樓房時,外面搭建的腳手架一樣。

          梁源站在最頂層,頭上是木板鋪好的天花板。

          為了防止漏水,他用變異海參的膠水抹了一遍,又在上面粘了防水布,鋪上了很多樹葉。

          四周也用竹子木板做了墻壁,以免雨水打進來。

          這一層,是他跟楊梅單獨住的。

          因為本來面積就不大,加上他身份特殊,自然享有特權。

          至于下面每一層面積越來越大,住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講究的,會自己單獨弄個小隔斷。

          比如住在梁源下面的丁燕,宋雯,董妍幾個女孩。

          再往下,是趙凱,柳菲菲,柳大年,胡為民他們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