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兵部侍郎鄭冬青,驍勇善戰,有勇有謀,忠心義烈,今西戎來犯,辱我北齊,命鄭冬青為破虜將軍,率領十萬大軍前去肅州,支援定北軍,欽此?!?br/>
太和殿金碧輝煌,莊嚴肅穆。
大殿上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手持朝笏,站立在大殿中。徐紓言手里拿著明黃圣旨,站在上方,語氣肅穆清冷。身旁是九龍金漆寶座,坐在上方的便是當今天子顧昀之。
徐紓言念完圣旨,大殿上安靜一瞬,片刻后就不斷傳來竊竊私語。
前日急報傳來時,圣上已經口頭下旨,任命太尉周承遠前去支援,這短短兩日,再下旨就變成了兵部侍郎鄭冬青。這其中很難不讓人懷疑有掌印徐紓言在從中作梗的原因。
莫非周承遠哪里招惹了徐紓言不快,這就被打擊報復回來。周承遠可是當今太后的親弟弟,徐紓言也敢給他使絆子,就算貴為九千歲但終究是個太監,當真是無法無天!
文武百官都在小聲交談著,可無一人敢提出異議。
“臣接旨?!?br/>
一個身穿緋色朝服的男人出列,看年歲約莫中年,與喬愈年年紀相仿。身材魁梧,五官端正,透著一股凜然之氣。
鄭冬青表面淡定接過圣旨,但心理卻直犯嘀咕。鄭冬青是武官,性格豪爽耿直,平日除了上朝就是呆在軍營里練兵。雖素日來聽聞過九千歲威名,但與徐紓言卻是從未有過接觸,與司禮監更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
顧昀之面容清俊柔和,安穩的坐在寶座上,看著下面的朝臣討論,一言不發。
待鄭冬青接過徐紓言手里的圣旨,才開口,正色道。
“昨日掌印說鄭卿原是肅州人,更了解肅州地勢地貌,且鄭卿和喬將軍私下里素來交好,因此朕與徐掌印商討以后,認為鄭卿實乃最佳人選。”
徐紓言眼睫低垂站在旁邊沉默不言,但下面群臣的視線卻時不時瞟向他,心里想著看來鄭冬青果真是傍上了九千歲。
皇帝已經發話,群臣只能應聲附和,唯有武官為首之人,面沉如水,抿唇不語。
接下來的朝會便沒有什么要事商討,只定下了十萬大軍將于三日后出發。
下朝后,顧昀之離開,群臣三三兩兩談論著,走出大殿。
徐紓言今日不歇在宮里,也隨著百官離去。剛出大殿,一個渾厚的聲音便叫住了徐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