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lián)尳俚囊馔馐斋@!

      福掌柜看到糧倉里還有個破麻袋,被隨意堆放在一旁。

      不會是人頭吧?

      “這些都是今天剛搶回來的糧食,只是些玉蜀黍,比不了精米白面那般金貴。”

      劉嬸子的表情顯得有些嫌棄。

      這個時代是有玉米的。

      只是種植效果并不算好,算不上高產(chǎn)。

      而且玉米不易加工烹飪,煮起來費事,磨粉又很費力。

      青玉米倒是能吃,但一點也不耐餓,所以陳長帆之前買來就是打窩子。

      可實際上,玉米這種強大的作物,他一直都有注意,只是要想大規(guī)模種植,還缺少高產(chǎn)的種子。

      玉米是何時傳入大武朝的已無從考證,由于不是主流作物,農(nóng)戶只是隨意種植留種。

      這么多年下來,導致玉米品種極差,遠不及后世那種一桿結(jié)兩穗乃至三穗的高產(chǎn)玉米。

      若是能搞到良種,他真的想在這山頭上種一片玉米地。

      “這袋玉蜀黍怕是壞了,有股怪味道,所以我就單獨堆在一邊了。”

      陳長帆本來都一只腳邁出了糧倉,聽到劉嬸子這話又轉(zhuǎn)過身來,他打開麻袋,抓起一捧玉米粒,臉上忽然浮現(xiàn)喜色。

      這些玉米顆粒飽滿,色澤均勻,而且表面附著著一層淺褐色物質(zhì),散發(fā)出淡淡的藥草味道。

      這根本不是臭了,而是一種類似于包衣劑的藥劑,目的就是更好地儲存種子,同時還能避免玉米種子在土壤米免受蟲害侵蝕。

      這似乎是經(jīng)專人制備的玉米種子啊!而且留種的水平很高。

      若不是他也懂得種田,差點就錯過了這些良種了!

      “去把張奕老魏還有方長喊來。”

      不一會,正在練兵的三人到來,陳長帆指著地上的麻袋問道,“這是從哪搶來的?還有沒有別的東西?”

      三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不就是搶了幾麻袋糧食嗎?大人連這么小的事都要過問?

      “大人,我們搶的是山匪,誰知道他們是從哪里搶來的糧食,怎么,這糧食有問題嗎?”

      三人見劉嬸子和福掌柜也在,頓時有些拿捏不準是什么事,莫非是這些糧食煮出來有什么問題,這是來興師問罪了?

      “沒問題,你們做得非常好,這可不是普通的玉蜀黍,而是一批品質(zhì)極高的良種,我們以后可以拿來種田。”

      三人頓時松了一口氣,心里不禁佩服大人的博學。

      他們還值當是些普通糧食,誰承想居然是良種,當時將糧食入庫的時候,劉嬸子她也沒認出來。

      這道也不怪幾人不識貨,實在是玉米在這個時代存在感太低,很少有人會種植,更別說技術(shù)要求更高的育種了。

      沒記錯的話,玉米在明朝便已引進,可遲遲推廣不下去,知道清朝才有百姓大規(guī)模種植。

      可陳長帆知道,這玉米可是有名的高產(chǎn)作物。

      上一世,玉米是全球產(chǎn)量最高的農(nóng)作物之一,其總產(chǎn)量達到11億噸,是唯一一種產(chǎn)量超過10億噸的農(nóng)作物。

      而且,玉米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和環(huán)境適應(yīng)性,尤其適合現(xiàn)在這種極端的自然環(huán)境。

      除此之外,玉米可以說渾身是寶,除了供人食用,還可以制作飼料,也是工業(yè)原料之一。玉米秸稈還是很好的燃料,可以用來取暖,也可以就地焚燒,有效保養(yǎng)土地。

      當然,一些專家說什么秸稈焚燒污染空氣的言論,他只當是放屁了。

      將玉米的諸多好處給眾人科普了一番,眾人紛紛嘖嘖稱奇,想不到這平平無奇的玉蜀黍,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優(yōu)點,他們真是大開眼界。

      尤其是福掌柜,他一開始還擔心這樣靠劫掠獲得的糧食難以為繼,可看到這玉米種子之后,他覺得自己還是多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