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華國科學家們智慧的閃光(求月票!
其實在早年間,華國在很多前沿技術領域都有跟蹤,甚至是追趕。
夏培肅接著說:“另外一種是光電發射,光電發射也就是光子激發材料表面電子,使其克服功函數逸出。
這個是靠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理論,但它需要外部光照射陰極。同樣不太符合。
但我之所以說電子管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是因為它太先進了,先進到超出我們當下的認知,萬一是我們所不知道的電子管類型,我們因為誤判而導致浪費時間,那樣就太糟糕了。
對我們而言時間就是生命。”
吳錫九補充道:“從現在來看,至少它不是我們所了解到的任何一種類型的電子管。
另外一個方向是晶體管,從功耗來看它更像是晶體管。
像我1955年的時候還在阿美莉卡念書,我在學術期刊上看到的tradic計算機,就和這個類似,體積小、功耗低、運行電壓低,且無需預熱。
當然我說的體積小是和電子管計算機比起來,從過去要占整整一個倉庫,縮小到一個房間。
包括tradic的內部電路圖和這個也很像。”
tradic,transistorizedairbornedigitalcomputer,晶體管化機載數字計算機,由貝爾實驗室為阿美莉卡空軍開發的第一臺全晶體管計算機,其開發始于1951年,并于1954年完成。
多說一句,這臺設備雖然是給空軍打造的,但它并沒有被藏著掖著,1955年3月14日,貝爾實驗室通過新聞發布正式宣布tradic為“第一臺全晶體管計算機”,并配有照片,就是上圖。
包括《大眾電子》的1955年6月刊也報道了tradic,稱其為“超級計算機”。
當時在麻省理工念書的吳錫九不知道tradic才不正常。
“但還是不符合常理,雖然晶體管能夠進一步小型化,但小到這個程度,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晶體管于1947年由貝爾實驗室發明,1950年代進入實用化階段。
tradic計算機使用了約700個晶體管。
1958年,德州儀器和仙童半導體的分別發明了集成電路,將多個晶體管集成到單一芯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