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梅洛站在她對面的臺階上,他注視著她,淡淡地道:“為什么?你成了我最強的敵人。”
奧菲利婭與他擦身而過時,道:“我也希望我從來不曾認識你……”
“不要那么天真,奧菲利婭,這條路你走不通。”梅洛微笑,“你不會成功的,沒有人會相信你,你會沒有伙伴,沒有盟友,沒有朋友……”
“那又怎么樣?”她的聲音很淡,從他身邊輕輕走過。
年輕女子將要利用新聞發布會掀起一場序幕,與強大的對手針鋒相對,毫不退縮。
梅洛身邊的一位年輕黑色西裝的男人道,“梅洛少爺,你看到了,她并不是一個馴服的人才,她知道得太多了!”
在這個學術發布會上,她要將最新的數學發現公諸于世,已有幾家媒體對她的研究表示強烈興趣。
經濟危機,每一次興衰的規模都超過前一次。由于緩解危機的措施規模也在擴大,其模式是一種振幅日漸增強的周期。而數學與經濟不可思議的結合,將準確無誤的推算出下一次 “震中”在哪里。
她知道,一定會有很多人感興趣,這是她能夠站在這里的原因。
奧菲利婭的才華足以令財團心動,可她并不是一個馴服的人才,她機智地斡旋于各個大公司和機構之間,并且拒絕為一些機構提供服務。
梅洛一言不發,然后,轉身進入會場。
二人從對世界之理的認識,理想與現實,直到某件事的看法,產生重大分歧――
對奧菲利婭來說,科學研究原本是為了給人類帶來幸福的東西,她的天賦如果用于對這個世界上的人們產生了更多的傷害和死亡,是無法接受的事情。
奧菲利婭與梅洛的對立,就如同數學與物理,兩個長存已久,并且完全對立的模型。兩種分歧的形成追溯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亞里斯多德模型認為:物理現實才是世界的本源,而數學工具僅僅是對物理現實的近似。
而柏拉圖模型則認為:純粹的數學結構才是真正的“真實”,所有的觀測者都只能對之作不完美的感知。
她低垂下眼,理解的不存在,即使是愛,也無法讓兩個人真心的面對彼此。
我被他的光芒遮住了眼睛,我愛上不該愛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