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兇器怎么可能留在這里?
別說馬文松和孫志文,就連莊海當時都有些搞不明白,秦風為什么會這么篤定的認為,死者是生活在本地的外地人。
直到秦風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行兇者如果是出于泄憤,砍下死者的腦袋,不可能不對死者的尸體進行報復,但死者的身上,除了手部有多處傷口,但周身其他地方沒有受傷。由此可以斷定,行兇者之所以砍下死者的腦袋,很有可能擔心死者的身份被人認出來。
再就是如果這是一起異地拋尸案,行兇者砍掉了死者的腦袋后,完全沒有必要大費周章去扒掉死者的衣服,除非死者穿的是一眼就可以認出來的工裝。
莊海將秦風的結論說了出來。
雖然這里面的邏輯仍然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但是也附和一些邏輯。
隨后莊海接著說道:“再通過死者的傷勢,我再來說說,為什么我肯定這起案件是仇殺。”他將卷宗翻到死者手部的特寫,慘白腐爛的手部,上面的傷口觸目驚心。
“你們看這些傷口,有沒有發現疑點?”莊海問。
馬文松和孫志文兩人對看了一眼,都是迷惑地搖了搖頭。
莊海一副不出所料的表情。
秦風問他的時候,他都一頭霧水沒有看出來貓膩,馬文松和孫志文自然更看不出來。
莊海手指著圖片,分析道:“你們看,死者的手部的傷口,主要集中在兩手的掌心,還有兩條小臂上面。他的小臂上面幾處傷口都是深可見骨,完全砍斷了韌帶,所以從傷口處判斷,死者手掌傷在手臂之前。而死者的指骨有輕微的錯位,我估計行兇者使用的應該是斧頭一類的武器,在進行攻擊時,死者用物品進行格擋,所以導致指骨錯位。再就是死者的后背沒有看到任何傷口,所以我推測死者和行兇者,在案發前是面對面的,有可能還有語言交流,所以死者和行兇者應該認識,此前應該有過矛盾。”
馬文松和孫志文滿臉震驚,如聽天書。
開什么玩笑,孫志文參加過這起案件的專案組,一份卷宗前前后后不知道翻了多少遍,馬文松身為局長,他也翻閱了多遍,明明整本卷宗主要內容都是圖片,莊海到底是怎么分析出來這么多線索的?
“通過卷宗,我暫時只能發現這么多,如果我們去趟現場的話,或許可以發現更多有利線索,要是能夠發現兇器,那破案的幾率將大大增加。”莊海說。
“莊隊,要去現場嗎?我認得路,我開車送你過去。”孫志文說。
莊海搖頭說:“現場肯定是要去的,不過我得去接個老伙伴才行。”
“老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