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迎立劉恒

          呂雉死后不過半月呂氏的勢力就迅速土崩瓦解,如今呂產(chǎn)呂祿呂臺呂通等呂氏主要人物都已經(jīng)被誅殺,天下初定。

          而朝政的決策權(quán)則掌握在二號人物徐貞手上,徐家控制了南北中央軍,趙王劉如意和大部分劉姓諸王也更加親近太師,因此皇帝的選擇權(quán)自然也是他的。

          后少帝劉弘是呂雉所立,現(xiàn)在呂家勢力被鏟除,這個小皇帝的合法權(quán)也自然消失殆盡。

          諸呂被平定的第四天徐貞就以德行不端為由廢黜了小皇帝劉弘,不過即使眾臣竭力勸阻,他依然沒有殺掉劉盈的幾個兒子,只是貶為侯。

          畢竟這些人已經(jīng)不足為慮了,惠帝也算一個不錯的皇帝,最好還是留下一絲香火。

          接下來就是策立新君的重頭戲了,進入群臣視線的有四位諸侯王,齊王劉襄、趙王劉如意、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恒。

          “太師屬下愚見,齊王劉襄可為新君。”

          群臣中當然有人支持劉襄,這位可就是奔著皇位來的,十萬齊軍還在滎陽周圍逗留。

          “理由。”

          那人抱拳道:“齊王劉襄乃是高帝長孫,品德兼優(yōu),將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足以證明他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眾諸侯國中功勞最大的就是齊國,因此我以為劉襄可為新君。”

          眾人當然是不愿意齊王來當皇帝的,此人身后有著齊人支持,若是來了還有他們什么事?最好選一個德行高尚但是沒有多少根基的。

          “太師澤以為不可。”

          第一個站出來反抗的不是別人,正是瑯琊王劉澤。

          “理由。”徐貞還是這一句話。

          “齊王劉襄的舅舅駟鈞以兇殘暴虐著稱,若是立了他恐怕將成為下一個呂氏!因此為了天下的穩(wěn)定澤以為齊王不能為帝。”

          徐貞點頭:“瑯琊王言之有理。”

          其實徐貞心中早就有一個合適的人選了,天下沒有人比他更合適,此人的賢德早就可以預(yù)見。

          “太師我以為趙王劉如意可以勝任。”有人推薦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