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死之三則(二)
演練之下,劉義頗為驚喜。
“我雖應不是頗為有天賦之人,三十年才將一些小術修到小成境界。但勝在我所修習的法術根基夯實。
如今這幾個小法術施展如意不說,就是消耗也頗小。連續施展之下絲毫不覺吃力,游刃有余不說還頗為純熟。
就是這飛巖術、三昧真火失靈時不靈,只能作為壓箱底的絕學……嗯,賭命那種絕學。”
既然確認了自身境界,劉義便不再遲疑。如今他記憶全失,對觀內也沒有太過留戀。
包裹也沒有什么可收拾的,只是一些換洗衣物和自己在灶臺下面發現的一貫銅錢。
師父所留不多,但卻讓我有傍身之本。出門后,劉義朝著觀門躬身大拜三下,便鎖上觀門離開此處。
“先下山,再擇機尋找合眼緣之人,收其為徒,以續星辰觀香火。”計劃簡單明了,就是一個字。
“逛。”
下得蒼梧山,劉義便遇到一樵夫。問過時日之后,方知今年乃庚午年三月十五,自己竟然閉關兩日便昏迷,然后“走火入魔”失去記憶。
怪不得感覺腹中空空,但也還能容忍。
在樵夫的指點之下,劉義下山后便直奔集市而去。“先填飽肚子,再擇機收徒。若是可以不出郁洲島,那就最好。”
三月早春,山路之上可見早春草綠,以及無名黃花遍野。劉義見此心情大好,不由的吟唱出聲來:“仰天大笑下山去,小道豈是蓬蒿人?”
其心志之高,蒼天可知。
隨著越來越靠近山下,人口逐漸增多。聽樵夫說這島上有“三縣十八亭”,總人口只怕數萬。
劉義計劃先到離自己最近的“蓬萊縣”尋找上幾月,在縣內及六亭都尋過后,隨后再去島靠東邊的“瀛洲縣”,最后再去北邊的“方丈縣”。
若是都尋不來傳人,就只能向西出海,去大漢東海國尋徒兒嘍。
下山半日,在濱海小村島民的指點下,劉義繼續行了幾禮,終于來到蓬萊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