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成本

          只不過話雖然這樣說,在算了一下公司的流動資金,還有即將入賬的其他企業、機構打款,張忠夏又盤算著招聘這些高技術人才的投入。

          對于員工本人而言,到公司工作,每個月能夠拿到的薪酬,享受到的福利,還有稅后收入,都是肉眼可見的,但對于公司的花費,卻是員工極容易忽略的。

          比如月薪1萬,員工拿到手一般在七千多元,但公司要付出的是卻是一萬多夏元。

          其中公司繳納的五險、個人繳納的三險,上繳了社保機構;單位繳納、個人繳納的公積金需要上繳公積金管理機構;個人所得稅也要上繳稅務機構。

          以大夏新科的高福利標準,公司養活一個稅前月薪1萬的員工,一年需要支付的薪資社保就在二十萬左右,再加上各種津貼補貼、年終獎,再加上分攤下來的辦公費用、住房補貼、餐飲費用、運營費用……公司需要付出一年25萬到50萬左右的費用。

          這只是大夏新科養活一個高技術員工的成本!

          而如果公司要養活一個月薪稅前1萬的員工,要有多少銷售業績才可能掙回來這么多錢?

          依照崗位、項目領域的不同,一般都要在年銷售額百萬上下浮動。

          越是計算,張忠夏心里面就越是糾結,他想建議董事長以后多增加勞務派遣,少招正式員工。只不過每次周瑜都拒絕了他的提議。

          “勞務派遣是恥辱,但這樣高成本培養技術人員,公司的盈利怎么辦?如果不是這些城投公司拿錢,如果不是上下游供應鏈企業機構的支持,如果不是公司迄今為止還沒有項目失敗。

          這些大大小小的奇跡疊加在一起,才有的今天規模……”

          船小好掉頭,船大了就容易頭尾不相顧。

          張忠夏現在也知道,公司不可能改變員工應聘制度和工作環境,甚至現在公司內部培養的這數萬名優秀工程師,之所以能夠安心在蓉城這個異鄉工作,除了所謂的自主產業強大情懷,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自家公司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能夠與外企優秀崗位看齊。

          他們這些人不需要出國,就能夠學有所用,賺取可觀的薪資。

          算來算去,最后張忠夏嘆了口氣:“唉……再怎么樣,城投集團和大基金也會兜底,你想做,那就放手去做吧,我相信你可以的。”

          一個一期總投資十五億夏元的項目,周瑜不需要其他高管層聯合開會同意,就能夠推行落地。

          這就是威望和履歷過于優秀的好處,所有人都不擔心周瑜主持的項目會不會虧損,會不會商業化失敗,他們擔心的也只是會不會影響公司其他部門項目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