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熟人來到
韓熙載和徐鉉都是一驚,想不到蘇宸找他們過來,是因為這件事,讓他們加入復國組織。
二人猶豫片刻,便釋然了。
因為南唐已經覆亡了,朝廷的李氏宗族都出事了,沒有了希望。
而韓熙載和徐鉉,以前就是南吳的臣子。
當年韓家在北方后唐犯事了,韓熙載偽裝成商賈,經正陽渡過淮河,逃入吳國境內,進入都城廣陵。為了獲得吳國的接納,他首先向吳睿帝楊溥上了一個《行止狀》,類似于投名狀,即介紹自己的籍貫、出身、投吳原因以及平生志愿等情況,使對方對自己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不過韓熙載所寫《行止狀》,雖然文采斐然,氣勢恢宏,卻也流露出傲視天下之才,抒發了胸懷遠大的抱負,極位狂傲,容易招致非議,被視為狂妄不羈之徒。
但當時掌握吳國實權的是徐知誥,看到文章之后,覺得年輕的韓熙載有點狂,并沒有看重他,覺得放在地方多磨礪,因此,當時從中原南遷過去吳國士子很多,大都得到擢用,惟獨韓熙載沒有被重用,初任校書郎,先后充任滁州、和州、常州從事任職。
南唐升元元年(937),李昪完成了禪代,正式建國稱帝,才把韓熙載從外州召回南唐的都城金陵,授他秘書郎之職,掌太子東宮文翰。秘書郎的本職工作是掌管國家圖籍的課寫之事,但韓熙載卻被派到太子東宮,可見李昪對他仍然心懷疑慮。
韓熙載在東宮一待就是七年,與太子的長期相處,使李璟對韓熙載的才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對韓熙載來說,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南唐保大元年,李昪駕崩,太子李璟即位。因為韓熙載是東宮舊僚,所以李璟即位之始,就任命他為虞部員外郎、史館修撰,賜緋。員外郎雖然仍是六品的官職,但畢竟是尚書省郎官,在唐五代屬于清選之官,升遷的前途較好。
但后來韓熙載雖然不斷提升,成為知制誥以后,感念李璟知遇之恩,對于朝中大事,或駁正失禮之處,或指摘批評弊端,章疏連連不斷,引起朝中權要的極大忌恨與不滿,尤其是宋齊丘、馮延巳等人的不滿,從而開啟黨爭,使韓熙載日后的仕途充滿了坎坷與艱辛。
這就是韓熙載的波折的一生,如今過了花甲之年,唐國覆亡了,他本已迷茫,即將被宋軍帶往大宋去,想不到被人提前接走,帶到這里,再次回到吳國后人的地盤上。
一生兜兜轉轉,最后回到了原點,只不過,年齡已經不再年輕。
徐鉉也是大致如此,他是江北廣陵人,最開始也是在楊吳做官,擔任校書郎,后來在南唐做官的。
對于二人而言,如果現在加入南吳復國軍,他們也不算背叛南唐,反而是回歸楊吳正統了。
韓熙載內心翻騰,卻沒有馬上表態,而是嘆道:“我已經六十四歲了,身體年邁,還能有什么用處?”
蘇宸拱手道:“韓老大才,待南吳復立之后,繼續恢復吳國的國號,您擔任同平章事,當朝宰相,完全沒問題,徐大人也是如此,擔任參知政事,同時六部尚書隨便挑選兼任,恢復朝政,把吳國新底班建立起來,這一次,吳國就是我們來維護了,幫著新主公完成大業!”
徐鉉聽完,有些激動了,又問道:“只有漳泉二州十幾個縣,能如何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