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埋個地雷
程霖生是過度的樂觀,所以容易被很多人‘盯上’,注定要破產的人。
而陳光良雖然‘左右’過一次,但實際上是‘輿論’的作用,而這個‘輿論’又是基于事實,并不是空穴來風。
總之,陳光良接下來炒標金期貨,其實也是相當于炒標金現貨,只不過他的資本被放大了而已。
說白了就是加‘杠杠’了,其它就和現貨差不多了!
這一日,‘天蟾舞臺’在福州路重開,座位擴建到三千四百多個,南北名角輪將流在此上演拿手戲,成為上海著名的四大舞臺之一。
天蟾舞廳開業這天,顧竹軒也給陳光良發來請柬,兩人雖然私下已經有一些‘碰撞’,但至少還是表面上的朋友。
陳光良到了現場,朝顧竹軒拱拱手:“恭喜恭喜,顧先生重開天蟾舞臺,規模更勝從前。”
顧竹軒隨即笑道:“天蟾舞臺重開,也有你光良的功勞。”
隨即,顧竹軒便在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虞洽卿、黃初九等人面前,炫耀陳光良當初是如何替他做事的,包括替他做地產生意、收地皮等事情。
這讓陳光良心中腹謗:“好你個顧竹軒,居然踩著他來抬高自己!”
這是再明顯不過的事情!
如今陳光良的身份地位,和杜月笙、虞洽卿等人也是算得上‘平起平坐’,主要是擁有《東方日報》,以及在地產、實業的影響力。
特別是《東方日報》的創始人兼精神領袖的這個身份,更是可以說上海真正的‘權勢人物’。
畢竟前世有人將上海最有權勢的兩個人,排成杜月笙和史量才,其中史量才則擁有《申報》的控制權,以及《新聞報》的大股東身份,號稱‘百萬讀者百萬兵’。
如今《東方日報》雖然不及《申報》的銷量,但也不是很差;更不要說,陳光良在地產領域的開創性的‘創新舉措’,改變了滬市地產的格局
特別是陳光良在《東方日報》的影響力,基本是精神領袖,編輯和記者都是他‘培訓’起來的,風格是他奠定的。
眼見顧竹軒如此做派,陳光良依舊保持著風度。
他一向如此,表面一套,內心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