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戰后
一層磚木結構的建筑費,可以控制在1200大洋。
如果不愿意重建,相當于損失七八千大洋。
回去的路上,陳光良對陸元臺說道:“這次戰爭給我提了一個醒,我們不一定非得在滬市發展地產,我想讓長江地產去重慶發展地產,建筑一些洋房,用于長期收租。”
陸元臺一愣,當即說道:“老板是因為‘陪都’的事情,那應該也選擇洛陽,為什么選擇重慶?”
此次總司令是調集了全國的軍隊,是有準備全國性戰爭的,當然不是把軍隊調往滬市,而是劃分了多個戰區,預防日本把戰爭擴大至全國。
陳光良說道:“洛陽一馬平川,如果將來有一天爆發戰爭,我更愿意相信重慶能吸引更多的避難者。總之,我們拿著這邊的租金收益,可以去那邊投資一點,記得再幫我建一幢獨幢別墅。另外上海這邊,我們后期也會考慮在租界投資,但肯定是以出售為目的。”
陸元臺知道自家的老板擅長‘遠慮’,便不再反對,而是說道:“好的,我先準備去重慶考察,然后拿出投資方案來。”
陳光良滿意的說道:“嗯,不急,一步步來。”
重慶的房子,等到1937年以后,還不得暴漲十倍。
投資一些,不僅可以賺一筆錢,還能給自己留個后路。
至于是不是賺‘國難財’,陳光良心中毫無負擔——這一次,滬市應該好好感謝‘租地代建’、‘分層分期’的地產模式。
因為租界的房子多了很多,能容納更多的人避難,而且租金并沒有上漲多少,也是房子比較多。
期間,陸元臺感嘆了一句:“華界的地產,算是完了!”
被轟炸的損失就不說了,關鍵投資者再無信心投資華界的地產,閘北、滬南的地皮已經是急轉暴跌,反而是租金的地皮保持不變。
陸元臺挺佩服自家的老板,一直不去華界投資地產,所以此次也是沒有損失。
他又說道:“顧竹軒在華界投資了不少房子收租,怕是這次損失巨大!”
陳光良愕然,這才想起這件事——當年他建議顧竹軒投資閘北的地皮,他本可以獲利四五倍出場,結果因為沒有支付尾款,造成如今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顧竹軒見陳光良投資地產賺了錢,也將閘北火車站的地皮建成倉庫、住宅等,用于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