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戛納攻略
下半年即將上映的《千與千尋》,歐洲發行推廣工作也是他旗下的公司負責。
未來,這一位的戰績還會更加輝煌。
他合作過的影片里,誕生了6部金棕櫚。
這位資深制片人在意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都有專門的關系網,而前三個國家,正好對應三大電影節。
“張老師,您覺得我應該選哪家?”
最后,沈良找到留在戛納的張輝軍。
《小偷家族》既是北電攝影系在校生的作品,又掛著青影廠的標,身為攝影系走出去的副院長,肯定要留下幫忙照應。
“你回國之后還有事吧?”
張輝軍吸了一口煙:“法官媽媽拍攝快的話也要1個多月,《英雄》劇組實習一個月?!?br/>
“《小偷家族》的題材還有些敏感,審核周期恐怕也不會短?!?br/>
“具體選擇哪一家,那要看你想送哪個電影節?!?br/>
“不過,我認為柏林電影節應該是趕不上了。”
“嗯。”
聞言,沈良劃掉了柏林電影節。
他本來也沒準備報送柏林,因為時間來不及。
審核、籌備、拍攝、后期,怎么也需要半年時間。
半年一過,時間都2002年了,柏林電影節的報送期限早就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