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刷了一夜的門戶網站、論壇。 哪怕第二天頂著黑眼圈上班,也是一點都不困。 反而有一種容光煥發的美。 上班遇到同事,各種恭喜、祝賀聲,更是不絕于耳。 連院長、副院長都當面夸了好幾句。 看到一部華語電影廣受國內外盛贊,大家心里就是高興! 這是什么? 這是發自內心的,樸素的民族情感! …… 周日下午。 電影節開幕前的熱門影片《鋼琴師》也在盧米埃爾大廳舉辦了首映禮。 放映結束時,盧米埃爾大廳雖然也響起了掌聲,但遠沒有《小偷家族》那么熱烈。 隔天的場刊評分,《鋼琴師》的評分只有2.5分。 (ps:2.5是當年的真實評分,不是胡編) 不少專業、資深的影評人更是在場刊內頁,直接開噴。 “作為一部記錄二戰猶太人苦難的電影,論深度,它遠不如《辛德勒名單》,作為一部音樂電影,它又沒有《海上鋼琴師》的壯闊。” “差評!導演波蘭斯基不過是簡單的自我重復!” “情節結構如教科書般嚴謹,完美沒有藝術冒險精神,又一部二戰創傷電影的標準化復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