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數據背后的真相
陳凡的指尖在鍵盤上懸停了五秒鐘,光標在"青巖鎮地質災害評估報告"的標題下不斷閃爍。窗外蟬鳴刺耳,鎮政府大院里的老槐樹在熱浪中紋絲不動,樹蔭里停著的黑色奧迪A6落滿槐花——那是縣紀委巡查組的公務車。
李婷端著搪瓷缸推門進來,茉莉花香混著打印機的油墨味在檔案室彌漫。她將泛黃的《青巖鎮志》攤在桌上,1998年的災情記錄頁夾著張黑白照片:潰堤的河道旁,青年崔書記正在搬運沙袋,身后站著穿的確良襯衫的王德發。
"石材廠十年納稅記錄有問題。"李婷的鋼筆尖點在2016年的數據欄,"洪災年利潤反而增長30%,這不合理。"她翻出防汛物資采購單,"同年王德發采購的編織袋,供應商是‘永利建材’,而石材廠控股的子公司叫‘永利礦業’。"
陳凡感覺后頸滲出汗珠。他想起三天前在崔書記病房外偷聽到的對話:"...審計報告要壓住,等旅游項目批下來..."當時王德發的金利來皮鞋在走廊地毯上碾出深深的痕跡。
電腦突然彈出郵件提醒,省交通廳回復了道路改造立項申請。陳凡盯著"原則同意"四個字,視線下移到配套資金比例時瞳孔驟縮——縣財政要求鎮里承擔的比例比標準高出8個百分點。
"這是要逼我們放棄。"陳凡把鼠標摔在桌上,驚飛了窗臺上的麻雀。李婷湊近屏幕時發絲掃過他手背,帶著淡淡的中藥味:"縣財政局長是王德發姐夫,他們卡著石材廠的環保整改金。"
悶雷在天際滾動,陳凡抓起雨傘沖進暴雨。他要去見五叔公的孫子李小山,那個在搶險時主動幫忙的少年,現在正在鎮網吧當網管。雨水打在傘面上噼啪作響,路過石材廠時,他看見滿載荒料的重卡碾過新鋪的柏油路,裂縫里滲出的泥漿像丑陋的傷疤。
網吧包廂里,李小山正在調試直播設備。這個曾持刀威脅陳凡的少年,如今穿著印有"鄉村振興"的文化衫,屏幕上跳動著《縣域電商運營教程》的課件。"陳干部,"他撓著染成栗色的頭發,"你上次說的網店資質,俺找到代辦公司了。"
陳凡的注意力被電腦旁的檢測報告吸引。泛黃的紙張上記錄著腰磨溝井水的重金屬含量,鉛指標超標三倍的數值用紅筆重重圈出。"這是五叔公留下的?"他聲音發顫,"什么時候取的樣?"
"去年礦難前。"李小山切換出隱藏文件夾,監控視頻顯示夜間偷排的污水管,"俺用無人機拍的,他們每周三凌晨排污。"視頻進度條經過02:15時,陳凡看見王德發的越野車駛入廠區。
暴雨沖刷著鎮政府大院。陳凡渾身濕透地撞開會議室的門,巡查組組長正在翻閱防汛臺賬。戴金絲眼鏡的組長抬起眼皮:"小陳同志,有人反映你越權調查企業隱私。"
"這是涉及公共安全的證據!"陳凡將U盤拍在桌上,水珠順著下巴滴在巡查組帶來的《廉政承諾書》上。李婷突然推著檔案車進來,車轱轆在寂靜中發出刺耳的吱呀聲。
"2016年防汛專款支出明細。"她把裝訂成冊的資料放在組長面前,"王德發副鎮長簽字批準的十二項采購,有九項供應商與石材廠關聯企業重合。"她翻開標紅的那頁,"同年永利建材的注冊地址,正是石材廠倉庫。"
巡查組的鋼筆尖在紙面劃出深深的溝痕。陳凡注意到組長的手表是江詩丹頓傳承系列,這與他樸素的夾克衫格格不入。窗外的雨聲忽然變大,夾雜著重型卡車的轟鳴。
"年輕人有沖勁是好的。"組長合上資料時,腕表折射的光斑掠過墻上的廉政標語,"但改革要考慮地方經濟大局。"他指著窗外冒雨作業的石材廠,"那可是縣里的納稅大戶。"
李婷突然劇烈咳嗽,手中的茶杯摔碎在地。陳凡扶住她時摸到滾燙的額頭,三天前被鐵釘劃傷的腳踝已經腫脹發紫。"破傷風。"隨行醫生檢查后臉色凝重,"要立即送縣醫院!"
救護車鳴笛聲劃破雨夜。陳凡攥著李婷逐漸冰涼的手,看見后視鏡里巡查組的車拐進了石材廠。急救燈的紅光掃過手機屏幕,崔書記的短信在此刻跳出:"保人不保事。"
凌晨的縣醫院走廊充斥著消毒水味。陳凡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時,發現自己的手抖得握不住筆。護士遞來的繳費單顯示著天文數字,他摸遍全身才發現錢包遺落在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