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春耕
清明時節的細雨在青巖鎮山坳里織出薄紗,陳凡蹲在梯田埂上,指尖捻著新翻的泥土。遠處挖掘機的轟鳴驚飛了灌木叢里的斑鳩,五臺印著"鄉村振興示范項目"的工程車碾過泥濘的機耕道,在規劃中的觀光茶園旁揚起黃龍般的塵土。
"陳主任,三組的人把測繪隊的儀器扣了!"村主任老李踩著泥水跑來,褲腿沾著半干的水泥漿,"他們說茶園占了祖墳的'氣口'......"
陳凡掃了眼手表,距離市縣兩級人大代表視察還剩四小時。他抄近路穿過剛扦插的茶苗地,運動鞋陷進松軟的腐殖土里,發出吱呀的擠壓聲。施工現場的混亂超出預期:三個老漢躺在挖掘機履帶前,泛黃的族譜攤在雨布上,朱筆圈出的"青龍位"正對著施工紅線。
"這是鎮里審批的現代農業園,有正規手續。"陳凡抖開規劃圖紙,紅色公章在雨幕中洇出威嚴的輪廓。趙大奎卻舉起手機錄像:"你們把鎮志翻到光緒三年看看,我們趙家祖墳的護山碑......"
"護山碑拓片在縣檔案館存著,碑文明確記載保護范圍是半徑十五丈。"陳凡點開政務云平臺,調出高精度測繪地圖,"現在施工區距離墳塋邊緣二十三丈六尺。"他故意放大標尺刻度,"不過要是重新做地磁檢測......"
這話讓躺在地上的老漢們支起半邊身子。陳凡趁機撥通文旅局長的視頻:"王局,咱們去年申報的傳統村落保護項目,是不是可以給趙氏宗祠追加監測設備?"鏡頭適時掃過墳塋旁傾頹的祠堂門樓,梁柱上殘存的木雕麒麟在雨水中愈發斑駁。
二十分鐘后,三輛文物普查車閃著警燈駛入現場。當省考古所的老教授捧著羅盤測定方位時,趙大奎已經殷勤地幫忙拉起了警戒線。陳凡悄悄退到茶樹苗圃旁,撥通鎮長電話:"需要補個聯席會議紀要,依據是《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一條......"
視察團抵達時,陳凡正領著代表們參觀智能噴灌系統。解說詞進行到"畝均節水40%"時,農業局長的手機突然震動——省環保督察APP彈出紅色預警:青巖河斷面氨氮超標!
"可能是茶園施肥污染。"局長壓低的聲音讓陳凡后頸發涼,示范項目若被環保一票否決,全鎮三年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他摸出對講機呼叫監測站:"立即啟動水質溯源,重點排查三號支流沿線。"
兩小時后,當代表們品嘗新茶時,陳凡的膠靴已經趟過七個養豬場。在最后一家養殖場的化糞池旁,他舉起執法記錄儀:"老周,你這沼氣池的防滲膜都開裂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第四十五條......"
"陳主任,我這可是縣里評的示范場!"場主揮舞著銅制獎牌,污水正從裂縫里滲出。陳凡調出手機里的驗收照片:"驗收時用的是3.0毫米加厚膜,現在換成2.0毫米的次品。"他突然用鑷子夾起池邊的塑料殘片,"需要我聯系當初的評審專家嗎?"
場主的臉瞬間慘白。陳凡轉身對環保執法隊員點頭:"按重大隱患督辦流程處理,但暫不錄入信用懲戒系統。"他特意提高音量,"畢竟要給整改留時間......"
深夜的鎮政府會議室飄著濃茶和焦慮混雜的氣味。陳凡劃動水質監測數據圖:"污染源鎖定在廢棄的硫磺礦洞,強降雨導致酸性廢水溢出。"水利站長的鉛筆突然折斷:"那得封堵礦洞,可施工預算......"
"用省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陳凡調出紅頭文件,"青巖鎮在2019年被列為歷史遺留礦山治理區,適用《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第七類項目。"他點開省財政廳的公示鏈接,"下周開標的工程隊有三級環保資質就行。"
"但專家論證需要兩個月......"鎮長話音未落,陳凡已亮出手機里的視頻——省礦冶研究院的教授正在礦洞取樣,"同步推進應急治理和方案報批,用搶險工程名義走綠色通道。"
當第一車混凝土灌入礦洞時,陳凡的雨衣里兜著半斤溫熱的硫磺結晶。這是老礦工偷偷塞給他的"紀念品",說能驅晦氣。他掂了掂這包金黃色的顆粒,忽然想起三年前剛接觸礦山治理時,連硫鐵礦和硫磺礦都分不清的窘態。
谷雨那天的全省鄉村振興推進會上,陳凡作為"矛盾化解典型案例"代表發言。PPT播放到礦洞封堵畫面時,他突然插入段手機錄像:趙大奎穿著防護服在工地搬水泥,胸前貼著"群眾監督員"的標牌。會場響起掌聲時,陳凡正盯著材料里的新任務——中央環保督察組將在三個月后下沉青巖鎮。
散會后,市長在貴賓室單獨召見:"你們那個'同步治理'模式,部里領導很感興趣。"陳凡剛要謙虛,市長突然壓低聲音,"但應急工程驗收資料要經得起審計,特別是資金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