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官場之巔峰權力 > 第149章 溯源

      第149章 溯源

          陳凡站在二樓走廊的窗臺前,晨光中省環境監測中心的工程車正在清理停車場的紅土。昨夜突發的地質凹陷區已設立安全圍擋,幾位穿橙色工作服的技術員在架設監測儀。他的指尖劃過窗臺裂縫里的褐色茶籽,這粒自然脫落的果實讓他想起生態修復示范基地里那些改良后的新品種。

          "陳書記,臨時安置點的群眾想參與志愿服務。"黨政辦的小趙遞上文件,應急物資清單里新增的兒童防護口罩采購項讓他欣慰。上周水質波動時,鎮中心小學啟動的快速反應機制成功預防了學生不適。

          周海平在院墻邊調試設備的身影映入眼簾,這位省地質局特聘專家總是最早到達現場。他腳邊的地質勘探儀正顯示著實時數據,屏幕上跳動的參數讓陳凡想起上周在實驗室看到的微生物活性報告。

          會議室投影儀展示著實時環境監測圖,農業辦主任老謝的激光筆在地圖上劃出綠色區域:"經過應急處理,取水口各項指標已趨穩。"他袖口沾著晨露的痕跡,那是剛從有機茶田采集比對樣本回來。

          檔案員李婷送來整理好的地質資料,1997年的環境治理工程驗收單引起陳凡注意。父親生前參與設計的生態修復方案正靜靜躺在資料室,扉頁泛黃的批注依然清晰可辨。

          "專家組提前抵達!"小趙的手機定位顯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的車隊已過石橋。陳凡望向窗外,監測車頂的粒子分析儀正在啟動,這讓他想起實驗室里那些揭示自然奧秘的微觀世界。

          周海平在地質凹陷區操作新型鉆探設備,顯示屏上的三維成像清晰展示巖層結構。"這里存在天然溶洞系統,"他指著巖芯樣本解釋,"地下水循環帶來的礦物質沉積需要詳細分析。"

          李婷的顯微鏡下,土壤樣本折射出奇特的光譜。環境大數據平臺立即啟動比對,結果顯示與本地特有的礦物結晶結構存在89%相似度。

          省環境監測中心的實時數據在大屏跳動,吳主任指著突然波動的曲線:"這與三年前暴雨期間的地下水文變化模式相似。"他打開的氣象云圖顯示即將到來的臺風可能影響監測工作。

          無人機傳回的生態圖譜讓眾人驚嘆,茶田的葉綠素分布與地下水脈走向形成奇妙對應。老謝調出三十年前的衛星圖片:"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遠超我們想象。"

          周海平的地磁儀突然發出提示音,他迅速啟動應急勘探程序:"檢測到地下空腔的自然氣體蓄積,需要立即啟動安全排放。"陳凡立即部署應急處置小組,這套流程他們在上月演練過三次。

          環境檔案室的紫外線燈下,1978年的氣象資料顯示極端降雨記錄。陳凡翻閱父親參與編寫的《河灣鎮生態志》,其中關于地質活躍期的預警與當前數據高度吻合。

          當大屏跳出某類稀有礦物質的檢測報告時,全場響起掌聲。這種自然形成的特殊物質,正是最新環境治理技術的關鍵材料。吳主任激動地翻開工作手冊,上面記錄著他參與編寫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李婷將光譜分析結果導入環境模型,系統自動生成的三維修復方案讓年輕技術員們雀躍。此刻窗外傳來工程車的轟鳴,新型生態修復材料正運抵現場。

          陳凡用激光筆圈出六個監測點位,它們構成的六邊形恰好符合環境科學中的最優觀測模型。父親筆記里關于"自然系統精密平衡"的論述突然浮現腦海。

          周海平啟動次聲波探測裝置,接收器傳回的地下水流聲仿佛大地脈搏。當聲波頻率與天然巖洞產生共振時,環境監測系統自動生成了應急方案優化建議。

          "陳書記!"小趙展示著剛接入的全省環境監測網絡數據,"系統建議啟動三級聯動響應。"此刻省環境研究院的車隊駛入院落,領隊專家腕間的智能監測表正實時同步著全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