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取之于民
他想起剛剛在書房外聽到許沖說的話。
若是原先,他可能已經怒得踢開房門質問是何人如此膽大。可是今日他除了怒意,竟然還有一絲的輕松和釋然。
華徹自嘲地笑了笑,也不在院外繼續望著已經熄了燈的屋子,抬腳回去了。
……
自從孟延川知道華染接了書信后,喜不自勝,但卻刻意地克制了送信的頻率,反而比從前華染未理會他時更少了。
但是每次的信件會寫的很長,又會掏空心思的送一些不昂貴但卻奇巧的物件過去,有的是他親手所制。華染確實也很喜歡。
近幾日,孟延川已經顧不上給華染編織些奇巧物件了。因為他看到了他等待已久的機會——一個能一舉讓皇上看到他的機會。
只是縱然他自負才華過人,又有地方上生活過的經驗,但苦思冥想也未曾想出什么兩全的法子。辦法不是沒有,但總是各種關節堵塞,無法疏通。自古以來,遇上天災必然是賑災濟民,開設工程解決難民流散各地和生存的問題。
滿朝文武又不是蠢的,誰會想不到呢?
說到底,還是錢的事。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即使是皇上也不例外。
這錢的來源無非兩種:取之于官,取之于民。
取之于官只得由皇上牽頭或是由肱骨大臣做表率,不然由他一介小吏開口,得罪人不說,萬一不被皇上認可,這輩子恐再無出頭之日。況且都說越有錢越吝嗇,這滿朝當官的又有幾人愿意慷慨解囊呢。
他能想的辦法只有取之于民。這民其實就是農工商,這辦法無非就是增加賦稅。先帝時,平了北戎之亂后,大周的國策便是休養生息,所以賦稅并不高。
此刻說要提高賦稅縱然可行,但當今圣上以仁德治國、待民寬厚,提高賦稅只是下策。朝堂上也有聲音說要增稅,皇上的態度一直不明了。
他唯有找到除了賦稅之外的解決之道,讓皇上耳目一新,才能真正達到他的目的。
農工商身上,除了賦稅有何可挖?
要說銀子,農工身上沒有,商人身上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