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一凡有條龍 > 第411章:干城章嘉峰

      第411章:干城章嘉峰

          兩人幾乎在同一時間升空,一人腳下踩著藥鋤,另一人腳下踩著黑刃,像兩只大鳥穿過枝葉飛上藍(lán)天,進(jìn)而往遠(yuǎn)處疾飛而去。

          人類對天空的向往自古就有,據(jù)記載,世界最早的飛行器出自華夏古文明,乃是一只風(fēng)箏。

          “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說的就是墨子研究三年,終于用木材制成一只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風(fēng)箏飛行器,距今已有2400年。

          爾后墨子把制作風(fēng)箏的技藝傳給他的學(xué)生公輸班(魯班),魯班根據(jù)墨子的理想和設(shè)計,用竹子做風(fēng)箏,在空中飛翔三天。

          《鴻書》上說:“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可以說木鳶就是人類已知最早載人飛行器。

          然而,這些都是俗世對飛行的認(rèn)知,誠如古修御物飛行之術(shù),那個年代還要更早,只是古修在世俗界往往被當(dāng)成傳說故事,并沒有記載。

          而于世俗傳頌最多的反而是“一葦渡江”典故。達(dá)摩,古印國人,他生于南天竺,剎帝利種姓,傳說他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原名菩提多羅,后改名菩提達(dá)摩,通徹大乘佛法。

          “一葦渡江”可以說是世俗記載較早的御物之術(shù)。

          而道門記載御物與御體之法卻鮮為人知。

          拉吉普特將軍同樣出身剎帝利種姓,他對達(dá)摩頗有研究,曾模仿過“一葦渡江”之術(shù),在印國軍中引起很大轟動。

          但他卻不滿足,一葦渡江之術(shù)畢竟借助水的浮力,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凌空虛度。

          可現(xiàn)在,兩個年紀(jì)輕輕的華夏人,居然在他眼前上演了一幕飛天之術(shù)。

          這讓他羨慕嫉妒恨的同時,老臉有點掛不住。

          “開槍啊!一幫傻鳥,給我打死他們。”他惱羞成怒,也不打算活捉甘一凡了。

          只是已經(jīng)越過枝頭的兩人,盡管飛行速度不夠快,卻也被層層疊疊枝葉遮擋,一幫傻鳥只能若隱若現(xiàn)見到他們,胡亂放了幾槍,卻又哪里還能打中。

          雖說天高任鳥飛,可兩人也沒敢飛太久,擔(dān)心叢林里還有其他印軍士兵,不久之后降落在一處山頭。

          “這里太危險,他們遲早還會追來,你馬上原路返回?!?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