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規劃
在一幕幕的觀察中,徐容登機、轉車,抵達了小張同學的劇組所在的黃山。
他沒提前給她打招呼,準備給她個驚喜,同時半路上,順手買了些她愛吃的草莓。
每個攝制組的都是不同的,究其根本,主要源于預算的多少以及主創陣容的知名度。
如當初的大明劇組,拍攝時是不允許其他閑雜人員圍觀的,而亮劍則不同,誰愛來誰來,只要別拍照或者影響拍攝也沒人去管。
畢竟有時候,還真得隨便拉幾個人跑場。
眼下小張同學正在拍攝的《馬背銀行》比《亮劍》還不如,徐容跟著一群年齡差不多的人,蹲在一邊看了半天,愣是沒瞅見茶水工的影兒,雖說是電影,但估計投資也沒多到哪去。
說不定還是部文藝片,自《英雄》以來,電影市場已經開始出現兩極分化的結構性問題,一頭是奔著賺錢來的商業片,一頭是沖著獎項去的文藝片。
當然也有些例外,把文藝片拍成了商業片或者把商業片拍成了一坨爛泥,但大體走向是如此的,徐容因為對電影接觸的少,自然不懂這些,這是前兩天跟王慶祥聊天時聽他講的。
而且小張同學還是個新人,這是多數文藝片的特點之一,喜歡用新人。
并非新人有什么老演員不具備的天賦或者特質,都是窮逼出來的。
徐容蹲在場邊,也沒吭聲,就遠遠地看著導演沈棟給濃妝艷抹的小張同學說戲。
氛圍倒是很歡快,一個個樂呵呵的。
幾乎具備了小制作應當具備的一切特點。
雖說按道理,應當是幫親不幫理,但是一條沒拍完,徐容忍不住捂上了眼睛把頭轉向一邊。
小張同學大概是出于角色需要,抽了一口煙,結果抽的太猛了,把自己給嗆的眼淚都出來了。
只是等他再把手挪開,望著遠處的情形,不由地眨巴了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