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文娛之我只是個演員 > 第一百一十八章 總結

      第一百一十八章 總結

          焦舉隱老師曾說,演員體驗生活時,應先普遍深入這一階級階層中去體驗觀察,不該奢望一下子找到典型,應先找類型,再找典型。

          徐容俯在桌邊,下筆的速度不快,也不慢,在這三行字的上方,則是兩行剛剛寫下的短句:

          《媳婦的美好時代》之余味總結

          一、關于體驗生活

          在一旁的沙發上,小張同學半歪著,認真地讀著今天才打印出來的《茶館》,她看的相當入迷,一小塊蘋果被她舉在嘴邊,既忘了放下,又忘了送入口中。

          “嘩啦。”

          隨著她翻動紙張發出的清脆的聲音,徐容瞥了她一眼,繼續動筆寫道:

          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我吃到了大苦頭,當時并沒有意識到,可是后來在實拍過程中的某些發現,讓我后悔莫及。

          我的身邊,有余味這么一個人嗎?

          肯定沒有。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必然有很多和他相似的人,我記得在鞍山居住的一段時間當中,小張家里經常會來親戚,或許是因為我的存在的原因。

          他們經常會問明星平時都是要做什么、生活是怎么樣的,工作是否辛苦等等等等,當時我以為,他們不是我的“對象”,也不是所需要的人,把那些單純的看作為體驗生活之外的“輔導工作”。

          那時,我的對象是我自己,堅持的是從我自身出發、從生活出發,也因此,我特意創造了許多條件,去靠近余味。

          現在想來,我當時的行為是不完全正確的,我不應當去創造條件,而應當以本來的心態去適應真實的生活,感受本身與余味的距離。

          人的趣味是有共性的,也必然存在同一性質的思想感情,只是某種情感在這個人身上多點,在那個人身上少點,我當時應該做的,應該是通過某種特定的途徑,去尋找這些共性,通過發現這些共性,再比對我和余味的距離,把我身上多的想辦法消除,把我身上少的,想辦法增加。

          就像我、馮佳怡和林深,我們三個在某些時候,會出現同樣的笑容,他們兩個某些時候也會類似。

          那么來到小張同學家里這些親戚身上,有沒有人具備余味身上的某些特點呢?

          我想,必然是有的,只是我當時未曾仔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