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徐容

          “頭稍微平一點。”

          “不是讓你低頭,別拿著勁兒,放松。”

          徐容剛出場就被尚長容叫停,他停了下來,思考著尚長容要求背后的意思。

          戲曲對程式化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但是這種苛刻背后并非吹毛求疵。

          如戲曲的步法,進退之間最忌諱的就是廢步,而且不同的腳步有不同的節(jié)奏,如夾雜在各種身段中的上步、倒步、撤步、蹉步、曲步、墊步、蓋步、醉步等,不同腳步之間不同的節(jié)奏是與身段架式相匹配的,一臺戲都是有機的成體,腳步的節(jié)奏把握得好,根才立得穩(wěn),身段架式才能美,而且這種美不單單是從正面瞧著好看,從四面八方任何一個角度看都好看。

          徐容思考了約摸十秒鐘左右,問道:“您的是意思是不是說竇爾墩雖然也是架子花臉應工,打四擊頭亮相出場,但他不是曹操,更不能是費德功?”

          “應工”指本來常演某一行當?shù)慕巧袝r也突破行當去串演非本行的其他角色,這種串行演出一旦形成慣例,便稱為“應工”。

          徐容說完了,再次走了一趟,這次他渾身上下放松,起重落輕,考慮到竇爾墩是個扶危濟困的英雄好漢,他倆胳膊稍微往垂了一點,同時打開的角度也稍微大了一點,視線也不再刻意望像側(cè)下方,而是平視前方,在放松的同時,以更敞開的胳膊呈現(xiàn)人物“剛健、胸襟開闊”的一特點。

          對于胳膊到底要打開多少、下垂多少,他其實也并沒有明確的尺度概念,只是根據(jù)心中的某種不太清晰的感覺走的。

          表演作為一門技術(shù),又不像其他嚴格遵循物理原則和數(shù)學法則的技術(shù)一般有著極其嚴苛的標準,在相當?shù)募夹g(shù)掌握下,不同樣演員之間呈現(xiàn)的差異,就是天賦、文化、閱歷的差異。

          尚長容瞧著自己還沒提示,就近乎無師自通的徐容,在欣慰點頭的同時,又不免泄氣。

          學生天賦好是好事兒,可是學生不僅天賦好、悟性高,在表演這門行當又站到了一個極高的高度,當老師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了。

          他仔細觀察著徐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字的吐字發(fā)音,戲曲和戲劇學習的不同點在于戲劇都是從各種基礎的練習開始,因為戲劇培養(yǎng)的不是只能演某幾臺戲的演員,但戲曲恰恰相反,即使是成名多年的角兒,其拿手的戲也是有限的。

          但這種專精導致的結(jié)果就是極致的專業(yè)。

          尚長容記得自己學戲時,師傅和父親的要求都是讓他學“專業(yè)”,但是徐容卻不同,如果他告訴他“為什么專業(yè)”,他心里就忍不住懷疑。

          他總是下意識的去探尋幾百年來每一個同行都覺得理所當然的行為背后的“為什么”。

          最初,徐容層出不窮的“為什么”簡直把他折騰的要死要活,老先生都是那么教的,哪有為什么?

          徐容隱約猜得到尚長容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