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策略
無論對影片持有期待的粉絲、影迷,還是漠視甚至討厭的一般電影消費者,雙方都做到了精準的廣告投放。
于本身就抱有支持、期待的受眾,《毒戰》和《畫皮Ⅱ》為了穩固基本盤,基本上投入過半費用展開品牌營銷。
而對于討厭《畫皮Ⅱ》、《毒戰》本身,甚至討厭二者鋪天蓋地營銷模式的觀眾而言,則是投放諸如“《畫皮Ⅱ》再添黑料,被指花錢買水軍,給影評人上萬紅包?!?、“《毒戰》營銷翻車,被知名大V發律師函警告?!钡溶浶詮V告。
而對于持有中立觀點甚至漠視的群體,則以“中國電影亂象何時休?”或者“中國電影工業化元年?”為標題,乃至于其他看上去完全不想干的內容進行推送,最終達成曲線營銷的目的。
矩陣式營銷模式之下,無論討厭還是喜歡的消費者,都被裹挾著貢獻“流量”,從而增加影片的關注度、討論度。
一旦形成關注和討論,前期品牌宣傳的效果立刻就會展現,在真假難辨的新聞當中,消費者大概率會去親身驗證到底是好還是壞。
但相比于《畫皮Ⅱ》有組織有紀律的宣傳,《毒戰》還缺少最有效的一環。
線下“影迷”組織。
除在網絡上為廣大擁躉提供輿論的“戰壕”外,影迷組織在購票時還能起到頭雁、領頭羊的效果,另外,在正式上映后,“影迷”組織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提高真正觀眾的觀影感受,讓他們在觀影后“情不自禁”的為影片宣傳。
幽靈場能夠拉升票房,但是所謂的“口碑”才是票房持續堅挺的關鍵。
但是“口碑”是可以人為制造的。
當觀眾進入影院或者從客戶端購票,若發現只有稀稀拉拉幾個人購票甚至無人購票,必然會有所猶豫。
但若是形成“《毒戰》的票很難搶”的群體印象,至少能迎來開門紅。
高開高走是常態,低開高走是奇跡,而奇跡發生的概率往往為0。
其次,當影片到了煽情的情節,當影院大半人都在哭或者笑,其給觀眾帶來的震撼便會遠超影片本身傳遞的情感。
靳芳芳已經設計了“觀眾”哭的時間點,以及哭的效果,并且也準備好了將這些“嚎啕大哭”的畫面作為第二波的宣傳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