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身形
“各路諸侯起四方。”
程派傳人遲曉秋望著徐容,只覺如鯁在喉。
徐容唱的,不能說不好,可也說不上好,《徐母罵曹》是依據(jù)《三國演義》改編,劉備得徐庶相助將曹操擊敗,曹操得知后,遂請徐母去信將徐庶召至曹營,徐母不允大罵曹操奸惡的故事。
徐容一抬胳膊臉一揚眼一瞇縫,先前那個穩(wěn)重寡言的青年大師不見了,在她面前的仿佛就是不可一世的大奸臣曹孟德,他只是略一擺身形,曹操的那股奸詐、不可一世的氣勢,立刻就展現(xiàn)了出來,可是他的形體動作、唱腔的程式化,反而又沒那么標準。
一方面,他像一位京劇開派宗師,另外一方面,又像一個京劇初學者,這種感覺才是她感到不適應的根源。
于魁智緊挨著徐容,也仔細注意著他的一舉一動,瞧著他的身段、聽著他的唱詞,不由呆了一瞬。
在他看來,徐容的形體、唱腔和王越都有一定的差距,但他卻掌握了戲曲的精髓。
程式化是京劇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卻不是京劇的最高追求,京劇口耳相傳的模式,決定了程式化作為其特點,通過程式化的練習,讓演員逐漸學會程式化所蘊含的“神似”。
而徐容作為戲劇理論大師,具備遠超京劇演員的理論基礎,直接繞過了程式這一流程,直達最核心的“神似”。
也就導致他的表演給人一種怪異的印象,沒那么標準,卻又能給人一種也很不錯的感覺。
如果以中醫(yī)來論斷,所有的中醫(yī)往往從理法方藥開始學起,最終去學習作為中醫(yī)體系總綱的《皇帝內(nèi)經(jīng)》,而徐容完全反了過來,他先是將《黃帝內(nèi)經(jīng)》融會貫通,然后才轉(zhuǎn)過頭學習各項理法方藥知識。
徐容同樣注意到了眾人復雜的神情,不大好意思地笑了笑。
在慚愧的同時,他心中默默地算了算春晚的時間。
還來得及。
《徐母罵曹》這臺戲,他自覺練的最好的應當是出場甩水袖那個動作,可是眼下并沒有設計入場環(huán)節(jié),他也就干脆沒用。
京劇四大家各有所長,就如程硯秋擅長水袖,但擅長并不意味著必須用出來,如程硯秋在演《武家坡》這臺戲時,大的水袖身段他攏共只用四次。
再高超的技巧,不該用的時候硬用,只會破壞人物的“神”。
徐夢珂作為行家,自然瞧出了徐容身上的詭異之處,而望著徐容,眼神也變得十分詭異,徐容如果踏踏實實的轉(zhuǎn)投京劇,也許不能成為開宗立派的人物,但蓋壓一代應當沒有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