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收攏兵馬
不過,丁顯也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年,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如今,陸誠這個千戶手下什么都缺,缺兵少糧,缺少兵器鎧甲和馬匹,也缺少人才。
丁修或許可以沖鋒陷陣,卻并不擅長管理,甚至不適合帶兵。丁顯也只適合做一個貼身護衛(wèi)。
沒辦法,現(xiàn)在不止陸誠這里缺少人才,整個遼東都缺少人才。
而且,還不只是缺少記賬管財物的書吏,更缺少百戶、總旗等基層軍官。
雖然手下已經(jīng)有了一批人馬,可要想讓這些人馬變成戰(zhàn)斗力,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想到此處,陸誠又去見了熊廷弼,向熊廷弼要了幾十個人手。
不用多想,陸誠要回來的,自然是之前跟著自己出城的那幾十個騎兵護衛(wèi)。
熊廷弼也是很大方,不僅撥給了陸誠六十名騎兵,還把那些騎兵的整套裝備都給了陸誠,又從沈陽的軍械庫中調(diào)撥了一批刀、盾長槍等,保證陸誠手下的兵馬能夠人手一件兵器。
有了這六十名騎兵之后,陸誠立刻把其中的一些總旗、小旗都挑了出來,三個總旗直接升為百戶,五六個小旗直接升為總旗,暫時把那些兵馬管理起來,把所有人馬全部統(tǒng)計好,并繼續(xù)招募兵員。
現(xiàn)在,陸誠也沒有時間講究兵源質(zhì)量,先把人數(shù)弄上去再說。只有人數(shù)夠了,才有挑選的空間。
李如楨和李光榮被送走之后,他們的家也被抄了,熊廷弼又得到了不少金銀財物和糧食物資,也給陸誠分了一批糧食,讓陸誠手底下的那些兵,暫時不用餓肚子。
當然,想要頓頓吃飽,還是很難的。
幾天之后,陸誠剛收攏了一千兩百多名士兵,又從中挑選出來了一些臨時的百戶、總旗、小旗,總算是把架子給搭了起來。
當然,那些百戶、總旗,也都是臨時任命的,還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算不上武官。
值得一提的是,丁修也當上了臨時百戶,丁顯當上了臨時的總旗。
之后,陸誠開始將這些兵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16歲到35歲的青壯,作為戰(zhàn)兵。其余的老弱則是作為輔兵。
就在陸誠準備組織訓練的時候,前線傳來消息,北關(guān)失守。
收到這一消息之后,熊廷弼立刻派人,把這一消息傳到京城。
京城也很快傳回了皇上的圣旨,同意熊廷弼“并沈保遼”的方略。
隨即,熊廷弼下令,將沈陽軍民轉(zhuǎn)移到遼陽,并在遼陽附近修建防御工事,準備應對后金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