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漫游影視諸天之旅 > 第177章 烽煙四起

      第177章 烽煙四起

      就在陸誠分兵多路,向著中原進軍的時候,晉省、中原、山東等地的起義軍會聚在一起,突然進軍燕京城。

        天啟皇帝連忙調(diào)集燕京附近的所有兵馬,消滅起義軍,并給大明各地的巡撫、衛(wèi)指揮使下令,讓他們火速帶兵趕往燕京勤王。

        起義軍先頭部隊到達京城附近之后,便立刻建造各種攻城器械準備攻城。

        天啟皇帝對那些起義軍多少有些輕視,竟然下令讓五軍都督府的將領(lǐng)們率領(lǐng)京營人馬,主動出擊,消滅起義軍的先頭部隊。

        但天啟皇帝顯然高估了自己的京營人馬,也低估了城外的起義軍。

        如果是在明初,大明的京營人馬絕對是精銳中的精銳,還有一支專業(yè)的火器部隊,神機營。

        可如今的京營,也并不比各地的衛(wèi)所好多少,吃空餉、欠餉的現(xiàn)象也很嚴重,早就失去了戰(zhàn)斗力。

        反倒是城外的那些起義軍,經(jīng)過這半年多的廝殺、淘汰,剩下的都是經(jīng)歷過血與火的精兵,對上大明京營也是一點都不含糊。

        雙方一經(jīng)交戰(zhàn),起義軍就憑借悍不畏死的作戰(zhàn)風(fēng)格,打的京營人馬潰不成軍。

        之后,燕京四面城門上的守將緊急下令關(guān)閉城門,依托城池,抵御起義軍的進攻。

        然而,就在當天夜里,京城的南門和西門幾乎同時發(fā)生劇烈的爆炸,起義軍趁勢攻入京城,整個燕京頓時亂成一團,各處街頭巷尾都在發(fā)生著最慘烈的巷戰(zhàn),火槍聲,廝殺聲,慘叫聲,響徹在整個燕京城。

        紫禁城中的天啟皇帝聽聞城門被攻破,本就虛弱不堪的身體再也撐不住,當場咽了氣。

        西軍進城之后,并沒有管那些百姓,迅速占領(lǐng)四面城門,開始對城中達官貴人的府邸進行清理。

        同時,一隊人馬攻入信王府,想要捉拿信王朱由檢。朱由檢在起義軍攻入府中之時,就躲進屋內(nèi)自焚而死。

        天亮之時,起義軍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整個燕京,并攻進了紫禁城。大明朝的文武官員除了少數(shù)戰(zhàn)死,大多數(shù)都投降了。

        反倒是紫禁城內(nèi)的太監(jiān)們,進行了最頑強的抵抗,投降的都很少。

        所有人都沒想到,大明王朝的京城就這樣被起義軍攻占了。

        甚至,天啟皇帝發(fā)出的勤王詔書都還沒來得及傳到各地,大明王朝就已經(jīng)完了。

        當燕京被起義軍攻破的消息傳出之后,整個天下都震動了,各地的起義軍紛紛加快進攻,甚至開始互相吞并。

        一些地方的朱家藩王紛紛豎起旗幟,想要召集人馬,再造乾坤,重續(xù)大明。

        然而,那些朱家藩王們在各地作威作福慣了,又有幾個能受到百姓的擁戴?

        與此同時,江浙一帶的起義軍也對江南的東林黨和富商大賈們進行了清洗,殺的江南血流成河,收集到的金銀財物堆積成山。

        當滔天的財富擺在面前,難免會有一些人鋌而走險。

        然而,那些膽敢對財富生出覬覦之心的,總會第一時間被突如其來的子彈命中,死在自己的貪心之下。

        在當今天下各地的起義軍首領(lǐng)中,那些兵力最多,實力最強的,基本上都是從遼東走出去的。

        至于后來跟風(fēng)的那些起義軍,每一家起義軍首領(lǐng)身邊,基本上都潛伏著一些情報處的特工,隨時盯著那些首領(lǐng)。

        有哪個敢不聽話的,左輪手槍會讓他們擁有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整個江南的東林黨人被連根拔起,除了少數(shù)一些不重要的小角色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有名有姓的基本上都被清理了一遍。

        至于其中有沒有被冤枉的,已經(jīng)不重要了。

        就在起義軍掃清了江南的東林黨與富商大賈之后,陸誠領(lǐng)兵兩萬,趕到江南,與起義軍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

        原本把大明軍隊打的毫無還手之力的起義軍,在陸誠的遼東軍面前,也同樣“毫無還手之力”,大部分直接投降,少部分被殲滅。

        至于被殲滅的那些起義軍,自然是后來跟風(fēng)的一些無組織無紀律,甚至禍害過百姓的亂軍。

        把江南附近的起義軍收編之后,陸誠立刻頒布一條條政令,對起義軍進行整編、重組,掛上了正規(guī)軍的旗號。

        與此同時,陸誠派人張榜安民,穩(wěn)定整個江南的秩序,避免有人趁亂禍害普通百姓,擾亂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