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漫游影視諸天之旅 > 第434章 太學錄和御武校尉

      第434章 太學錄和御武校尉

      梁山108將大聚義,宋江分封諸將之時,曾分封了五虎八驃騎十六小彪將,這金槍手徐寧在八驃騎中排第二名,實力還是不錯的。

        而且,徐寧所擅長的勾連槍法,也是天下獨一份兒的。

        原著中,梁山兵馬因為打不過呼延灼的鐵鎖連環馬,這才派遣鼓上蚤時遷,前去偷了徐寧的家傳寶甲,把徐寧騙走,又趁機綁票了徐寧全家老小,逼的徐寧不得不上了梁山,并用自己的鉤鐮槍破了呼延灼的鐵索連環馬。

        不過,就算是那號稱槍棒無雙、天下第一的玉麒麟盧俊義來了,在陸誠手下也走不了幾招,更何況只是金槍手徐寧?

        陸誠要考慮的,是不要讓對方敗的太快太難看,畢竟對方是禁衛軍中的高手,如果被陸誠三招兩式就打敗了,宋徽宗顏面之上肯定無光。

        “砰”隨著雙方手中長槍第一次相交,那金槍手徐寧雙手一麻,心中一凜,連忙握住手中長槍,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陸誠也是心中一動,力氣用大了,隨后手中又減了兩份力道,再次與對方拼在了一起。

        兩人兵器再次相交,徐寧明顯感覺到這次的力量小了不少,心中頓時明白,這是對方有意相讓。

        當下,徐寧也改換了招式,不再急于一時,而是穩扎穩打,槍法使的很漂亮,殺傷力卻沒有多少。

        陸誠也很配合,一桿長槍如暴雨梨花,又像是游龍出海,一招一式精妙絕倫。

        內行人或許能看出兩人在打假賽,但宋徽宗卻看的津津有味,連連點頭,感覺這兩人都是高手,槍來槍往,打的甚是精彩。

        一直打了五六十招,陸誠與那徐寧對視一眼,手中長槍陡然發力,將徐寧手中長槍蕩開之后,順勢上前半步,槍尖抵在了徐寧的咽喉處,以一個帥氣的姿勢結束了這場戰斗。

        “好!”宋徽宗拍手叫好,隨后看向陸誠:“守信果然有真本事,這金槍班的教頭都不是你的對手。”

        “官家,學生天生便有幾分神力,再加上自幼家中富裕,且祖上是做藥材生意的,從小父親就用名貴中藥為我打牢根基,這才有了這一身本事。金槍班的教頭雖然是從進群中選出來的,可終究沒有從小接觸名貴中藥,根基不如我也是正常的。徐教頭槍法精妙絕倫,天下少有,足可見陛下的侍衛親軍中臥虎藏龍。”

        宋徽宗哈哈一笑,本來對那徐寧的表現還有所不滿,聽到這話也不再計較,反而笑著說道:“你夸了朕的侍衛,卻又把朕的侍衛打敗了,這是不是也等于變相的自夸?

        不過,你既然有這等本事,又能馴服鳥獸,朕那里有幾匹西軍進貢的汗血寶馬,至今還未馴服你若是能夠將它們馴服,朕便送你一匹汗血寶馬,如何?”

        “能為官家馴服馬匹,也是學生的榮幸,不敢要官家的禮物。”

        “你呀你,就是太謹慎了。走,隨我去看看那幾匹寶馬。”

        隨后,宋徽宗又擺駕訓馬場,陸誠也跟著離開。

        臨走之前,陸誠還沖那金槍手徐寧拱了拱手,言說有空一起吃酒,那徐寧很是感動,沖陸誠行了一禮。

        不多時,眾人來到馴馬場,陸誠也見到了那幾匹品相極好的大宛良馬。

        陸誠也是愛馬之人,家中的馬匹有不少,其中最好的一匹,還是當初種師道送的一匹西域良馬,被陸誠以藥物強化過之后,已經不遜色于汗血寶馬,取名為追風,與原來的寶馬順風,是陸誠平常最喜歡的兩匹坐騎。

        不過,種師道所贈送的那一匹寶馬,終究比不上這皇宮進貢上來的汗血寶馬。

        陸誠只是一眼,便喜歡上了其中一匹通體漆黑,只有四只馬蹄是白色的寶馬。那馬兒渾身肌肉線條流暢,四肢強健有力,毛發鮮亮,精神十足,額頭還有一片白點。

        當陸誠走近那幾匹寶馬身旁,那幾匹馬兒都有些躁動,可隨著陸誠開口輕聲安撫,身上隱隱散發出一股親和的力量,那幾匹馬兒都停止了躁動,看向了陸誠。

        陸誠先選了一匹通體棕黃色的駿馬,兩步上前,一躍而上,騎在了還沒有綁馬鞍的馬背上。

        那馬兒一個揚身,想要把陸誠給掀翻下來,卻被陸誠一把抱住了脖子,雙腿夾緊了馬腹。

        馴馬人連忙放開韁繩,任由陸誠騎乘的那一匹駿馬,在馬場上任意馳騁。

        那馬兒想盡各種辦法,都沒能把陸誠摔下馬背,反而被陸誠穩穩的控制著。

        在馬兒奔跑的過程中,陸誠空出一只手,有節奏的拍打著馬的脖子,安撫著它的情緒。

        跑了兩圈之后那馬兒的脾氣平靜下來,奔跑的速度也開始穩定,陸誠放開雙手,僅憑雙腿夾著馬腹,整個人隨著馬兒的馳騁而不斷起伏,雙手甚至在馬背上虛空做了個彎弓搭箭的姿勢。

        宋徽宗見狀,不由得大為贊嘆:“不曾想,守信竟然在一刻鐘的功夫就馴服了一匹烈馬,果然不同凡響。”

        一旁的楊戩也順著話說道:“非常人行非常事,這樣的人才,不還是為官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