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漫游影視諸天之旅 > 第458章 搶劫歲幣

      第458章 搶劫歲幣

      到了北京之后,陸誠先四處巡查了一下大宋邊軍,詳細了解了一下邊軍的兵力部署,軍隊實際人數(shù),各地方部隊主將的情況等等,先把大宋邊軍的情詳細情報收集了一遍。

        這一項工作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最終整理出許多有用的情報,分成兩份,一份準(zhǔn)備返回京城之后,呈送給宋徽宗,另一份則是給楊志等人送了過去。

        隨后,陸誠暫時離開巡查隊伍,帶著呂方,與花榮、龐萬春、袁朗等人匯合,來到了一處山寨。

        當(dāng)看到山寨里正在操練的軍隊之后,幾人也都是嚇了一跳,沒想到陸誠一個朝廷官員,竟然在私底下養(yǎng)了這么多的兵馬。

        陸誠帶著眾人進入山寨,由楊志向陸誠匯報目前各處山寨發(fā)展的情況。

        “莊主,目前咱們在燕山府和云中府兩路共有大型山寨六個,小型山寨八個,總計兵馬八千六百余,戰(zhàn)馬兩千四百匹,刀槍弓箭……”

        等楊志匯報完兵馬情況,鐵面孔目裴宣又站出來匯報了一下錢糧物資情況。

        聽到這樣的山寨還有很多個,總兵力竟然已經(jīng)接近萬人,龐萬春等人就更加驚訝了。

        幾人互相對視了一眼,心中同時泛起了一個想法,這怕不是要造反吧?

        隨后,所有人都看向了陸誠,卻只見陸誠微微一笑:“怎么?是不是有什么話要說?”

        那袁朗直接開口道:“莊主,您在這北方邊境養(yǎng)了這么多兵馬,是不是想要造大宋朝的反?”

        “你們認(rèn)為呢?”

        龐萬春朝著陸誠拱了拱手:“這大宋朝廷如此昏庸無能,百姓民不聊生,早就該造反了。若是莊主想要起兵造反,龐萬春愿為先鋒?!?br/>
        呂方也開口道:“莊主傳我武藝,待我呂方恩重如山,呂方誓死追隨。”

        陸誠呵呵一笑:“放心吧,就算是造反,也不是現(xiàn)在。僅憑現(xiàn)在這點兵力,還掀不起多大的風(fēng)浪。史進,拿地圖來?!?br/>
        “是!”

        隨后,史進取出一幅巨大的地圖,掛在了前面的一個屏風(fēng)上。

        陸誠拿起一根短棍,指了指地圖的北方:“如今,北方的遼國已經(jīng)是江河日下,這里的女真部落正在崛起,僅憑萬人,就打到了遼國毫無還手之力。面對這樣的遼國,大宋朝每年還要送上歲幣。之前我還曾向那趙佶提議,讓他下令編練新軍,伺機收回燕云十六州。

        但趙佶已經(jīng)安逸慣了,寧愿每年盤剝百姓,給遼國送去歲幣,也不愿意再起戰(zhàn)端。既然大宋朝廷不愿意收復(fù)失地,陸某就帶人收復(fù)。

        你們看這里,遼國與女真的戰(zhàn)爭,基本上集中在這里。未來,女真族勢必會向西擴張。南面就是遼國的東京道,這里北邊是女真族的地盤,南面是大海,與我大宋的燕山府路,京東東路隔海相望,可以通過商船貿(mào)易往來,自然也可以運送物資。

        只要占據(jù)這一片地盤,并且暫時擋住遼國和女真部落的進攻,就可以安穩(wěn)發(fā)展。女真部落短時間內(nèi)無暇難顧,不會分兵。遼國正忙著打女真,還要防著大宋和西夏,自然也顧不上……”

        陸誠所說的,就是后世的遼省半島,也是當(dāng)初陸誠在《繡春刀》世界起家的地方。

        隨著陸誠話音落下,眾人都是熱血沸騰,開始激動起來。

        屋內(nèi)的眾人都有一身好武藝,自然渴望憑借一身武藝建功立業(yè)。若是能夠開疆拓土,占據(jù)一片地盤兒,甚至建立一個國家,他們這些人都將會是開國功臣。

        而且,通過陸誠的分析,他們覺得北方的形勢很清楚,可行性極高。

        接下來,陸誠的話就更讓他們興奮了。

        “半個月后,大宋送給遼國的歲幣,將會從云中府路,進入遼國境內(nèi)。到時候,我會帶著你們到草原上走一趟,把那幾十萬兩銀子和財物拿回來,為我們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基礎(chǔ)。只要有錢有糧,我們就可以繼續(xù)招兵買馬。

        想當(dāng)初,那遼國元帥出動八萬大軍,陸某都來去自如,這一次劫了他的歲幣,也是輕輕松松。”

        眾人聞言,對陸誠的話都沒有懷疑。和陸誠接觸的時間越久,他們越能感覺到陸誠的深不可測。

        做完動員之后,陸誠立刻讓楊志、史進、魯達、袁朗等人,到各個山寨,挑選精銳騎兵和步兵,組成一支3000人的隊伍,準(zhǔn)備北上草原。

        半個月后,遼國北方邊境,大宋朝運送歲幣的隊伍,把今年的歲幣順利交接給遼國的人馬之后,就返回了境內(nèi)。

        遼國派出了五千兵馬,迎接這一批歲幣。

        當(dāng)初,在澶淵之盟剛剛訂立之時,大宋每年給遼國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到宋仁宗之時,又發(fā)生了慶歷增幣,每年要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多加白銀十萬兩,捐十萬匹,歲幣達到了五十萬。

        而且,大宋朝不僅要給給遼國送歲幣,還要給西夏送歲幣,只是送給西夏的數(shù)量減半,為二十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