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整編擴軍
宋徽宗考慮再三,最終答應了遼國的請求,表面上給前線將士下令,讓他們幫忙尋找遼國丟失的歲幣。暗地里卻給陸誠下了一道密旨,讓他跟邊軍的將士們溝通一下,應付應付遼軍就行。
反正這一批稅幣已經送到了遼國手中,又不是在宋國境內丟的,與宋國也沒什么關系,宋國也沒有那個責任和義務幫他們尋找。
陸誠收到信息,也是呵呵一笑,就算是宋徽宗不給他下密,他也知道該怎么處理。
之后的事兒就顯而易見了,宋遼兩國邊軍互相配合,找了一兩個月,不但沒有找到那一批歲幣的蹤跡,中間遼軍的人馬還被多次偷襲,損兵折將。
在此期間,陸誠也對北方各個山寨的兵馬進行了整合擴編,將所有的人馬集中在一起,又招收了一批人手,湊夠一萬兩千人馬,整編成四個衛,每個衛三千人,分別為神武衛,威武衛,英武衛,雄武衛,合稱為揚威軍。
魯達、楊志、袁朗、龐萬春4人分別擔任4個衛的衛指揮,史進、花榮、呂方、裴宣分別擔任4個衛的副指揮。
并且,陸誠給他們一年的發展時間,糧草物資管夠,任由他們發展壯大,在4年后,哪一個衛所屬的兵馬最多,兵員最精良,便會擁有新的編制。
等到一年后金國建國,并且繼續向西擴張的時候,就是陸誠麾下兵馬進軍遼東,建立根據地的時候。
陸誠計劃一年內將四個衛,擴充到八個衛,每個衛最好也從3000人擴充到5000人,有4萬兵力就足以占據遼東南部,擋住金國兵鋒,從而與金國一同西進,瓜分遼國,虎視大宋。
至于兵源問題,也絲毫不用擔心,只要有錢有糧,就不愁招不來兵,哪里都有活不下去的百姓。
就連后面每個衛的名字,陸誠也早就規劃好了。將來還會有宣武、楊武、振武、奮武四衛,以及羽林衛、驍騎衛、鷹揚衛、錦衣衛,龍驤衛、鳳翔衛、豹韜衛、飛熊衛等等。
制定好未來的發展大計劃,陸誠還給每一個衛指揮準備了兩本書,一本書是新兵訓練手冊,另一本書是軍官戰術技能與戰略手冊。
陸誠手底下的這些將領,都只能算是將才,而算不上帥才,帶個兩三千兵馬沖鋒陷陣還行,指揮萬人以上的軍隊作戰就有些不夠了。
因此,陸誠也只能盡量指點他們,引發他們自主學習。
在這些人中,陸誠最看好的是楊志和龐萬春,這兩個人多少懂一些韜略,讀過一些兵書,其他人就差點意思了。
等陸誠安排好北方的諸事,并沒有第一時間返回汴京,而是先回了一趟鄆城縣的陸家莊。
算算時間,家里的三個女人也該生產了。考慮到這個年代的衛生條件,女人生孩子,基本上等于在鬼門關上走一遭,陸誠還真有些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