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再見種師道
重和二年(1119)九月,昔日遼國的西京大同府,城墻上已經插上了揚威軍的騰龍旗,四面城門之上都架上了火炮,整齊的站在一排精神抖擻的揚威軍將士。
此時,整個遼國的土地除去中京城大定府,已經基本被揚威軍與金軍占據,并且有三分之二都成了揚威軍的地盤。
在占據了大片的土地之后,普通遼國百姓很快就接受了新的政權,那些遼國士兵也被揚威軍全部收編,并淘汰掉老弱病殘,將剩下的人馬打散,編入揚威軍各個衛。
如今的揚威軍,已經擴編到了三十二個衛,且每個衛的編制也擴充到了六千人之上,再加上隱藏起來的暗影衛,整個揚威軍已經擁有二十萬訓練有素的野戰軍,其中有6個衛屬于純騎兵。
除了這二十萬正規軍,還有以永昌鏢局的名義散布在天下各地的“永寧衛”,分布在各個城池中駐守的民兵。必要之時,這些民兵只需要稍加訓練,裝備上武器,也不比宋、遼兩國的正規軍差多少。
曾經強大一時的遼國,平常的常備軍也大概是二三十萬人。不過,草原民族幾乎全民皆兵,必要之時可以緊急擴充兵馬,調動六七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兵馬。
當然,緊急調集起來的兵馬,不可能都裝備甲胄,甚至武器都相對簡陋。
陸誠麾下的二十萬正規軍,卻是裝備齊全,兵甲具足,各兵種合理搭配的精銳。
能夠在短時間內積累這么多的兵甲武器,還多虧了陸誠調動工匠,大力開采鞍山鐵礦,改良冶煉工藝,建立完善的流水線,利用水車等機械動力帶動沖壓裝置,批量制作甲片、甲胄。
當然,即便是揚威軍,也不可能全軍裝備鐵甲,一方面是工業基礎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作戰需求不同。
像輕騎兵、弓騎兵都是以皮甲,又或者包了鐵片的輕型鎧甲為主。
至于輜重兵、火炮營,更沒有必要裝備鐵甲。
即便如此,裝備好這二十萬的精銳兵馬,也基本上是陸誠目前所能承擔的極限了。
要是繼續擴充精銳,必將消耗更多的軍費,從而影響到民生與經濟的發展,導致整個體系的不健康發展。
當然,訓練裝備出這二十萬精銳兵馬,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沒那么容易。
史書上動輒百萬規模的戰斗,其實真正的精兵也沒多少。能夠穿上普通的布衣,拿著一根簡易長矛,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刺殺訓練,就算是合格的士兵了。
大同府城墻之上,陸誠站在城樓上眺望南方,隨后轉頭問向一旁的魯達:“魯達,老種經略相公那邊回信了嗎?”
“正要稟報將軍,半個時辰之前,飛羽衛剛剛送來一封書信,老種經略相公已經出發,將會在五日之后抵達邊境,與將軍會面。”
陸誠點點頭:“那我們明日也出發吧。”
說完這些,陸誠忽然隨口問道:“老魯,跟著我這么多年,感覺如何?”
“將軍,灑家是個粗人,原本也沒什么志向,只是見這世間有許多不平之事,常恨自己勢單力孤,無力去改變什么,只能遇到不平之事,便拔刀相向。
但自從遇到將軍之后,灑家就知道,將軍是能夠帶領我們改變這個世界的人,事實也正是如此。這許多年來,灑家帶著弟兄們南征北戰,見過我大宋百姓的民不聊生,也見過大遼百姓的水深火熱。上位者的一言一行,可能就會讓千萬人家破人亡。
灑家只希望將軍能夠帶領我們早日一統河山,讓天下百姓都能吃得飽,穿的暖,讓天下不平之事都有人管,讓老百姓也能活的像個人!”
“會有那么一天的。老魯,你可要加把勁,只有你們這些弟兄們都同心協力,我們才能更早達成所愿。”
“灑家一定拼盡全力,九死無悔!”
“不,你可得活著,你還要看著我們的事業越來越大。”
說完,陸誠又看向了一旁的史進:“史進,等將來天下平定,仗都打完了,你有什么想做的事嗎?”
“將軍,史進一時還真沒想好。想當初,我還是史家莊的史大郎,一心習武,不務農桑,母親嫌我不務正業,屢次勸誡無果,便病倒在床,后來藥石無醫,以至早早撒手人寰。
老父親雖支持我,可也一直希望我能夠成家立業,娶妻生子,延續香火。可史進一直癡迷于槍棒,后又險些被江湖義氣所害。多虧了將軍,才有了史進的今日。
回首這一路走來,史進挑戰過天下高手,曾在萬軍叢中來去自如,也曾獨身一人殺上城頭,做那先登之人。如今想來,史進快意一生,唯獨有負雙親的養育之恩。
若是有朝一日天下平定,史進希望能夠榮歸故里,在華陰縣重建史家莊,光大我史家一門!”
“這個愿望很不錯,到時候本將軍再去你的史家莊,把酒言歡。”
三人相視一笑,昔日種種浮上心頭,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這么多年,這兩人不僅是下屬,更是兄弟朋友。
幾日之后,大宋北方邊境,原本的宋、遼、西夏三方交界處,兩方人馬緩緩靠近,隨后在相距不到5里的地方,各自停下。